伦理中不能承受之轻——论自然理性主义传统的局限
本文关键词:伦理中不能承受之轻——论自然理性主义传统的局限
【摘要】:克里斯汀·科斯嘉在《论规范的源泉》一文中重新唤起对"为何为善"问题的关注。这一问题不但包含了为善的"合理性"问题——道德规范为何在客观上是合理的,也包含了为善的"驱动力"问题——行为者为什么在主观上会有足够强的道德动机。主流的西方伦理学理论试图将道德的基础完全建构在某种与自然科学世界观相容的理性要求之上(因此可以被称为"自然理性主义"理论)。这种做法在回答了"合理性"问题的同时,却因为去除了道德的超越性而面临难以回答"驱动力"问题的困境。这一困境为非自然理性主义伦理观留下了理论空间。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 自然理性主义 道德规范 道德动机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知识论的系列研究”(14ZDB012)
【分类号】:B82-02
【正文快照】: 罗素在《哲学的问题》中谈到,哲学的价值之一在于它的问题能将人从习惯性的盲从中惊醒。[1]但对习惯的盲从绝不是非哲学家群体的专利,在对问题的研究上,哲学家们也常常盲从于某个时代的潮流。就在西方伦理学界还沉迷在有关道德规范的标准和真值问题的争论中时,克里斯汀·科斯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洁琳;;美国诉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事案的思考[J];比较法研究;2007年05期
2 邓联繁;;宪法与国家命运之间关系的历史考察[J];船山学刊;2009年01期
3 郭起飞;杨慧民;;多元主义:对美国《联邦宪法》的解读与评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邓联繁;;宪法:从政治法到治政法[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5 吴岚;;宪法学“三点筛选”与“六段”式教学模式探讨——以科学发展观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2008年30期
6 楚树龙;董建森;;美国联邦制度的理论与实践[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7 陈静;;教师审美镜像的形成与重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年05期
8 张艳涛;杨发玉;;人本经济视阈中的公正:以公正看待发展[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5年01期
9 史彤彪;;自然法思想对美国《独立宣言》的影响[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10 罗英;;美国法中的福利概念研究——从福利行政概念的误解说起[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泽祥;美国宪法第九修正案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刘冰;中国高等学校学生权利救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岩峰;法官自由裁量权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丁启明;人权契约论[D];吉林大学;2008年
5 钟丽娟;自然权利制度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魏建新;宪法实施的行政法路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向忆秋;想象美国:旅美华人文学的美国形象[D];山东大学;2009年
8 施嵩;美国宪法解释的原意主义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吕震乾;民间组织的法治功能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10 黄惟勤;论网络表达自由[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本文编号:6143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614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