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库塞人性论研究
本文关键词:马尔库塞人性论研究
【摘要】: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一书中所折射出的人性思想是他整个思想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他站在自己特有的时代背景和理论背景下,深刻批判了发达工业社会所造成的人的全面异化。马尔库塞指出人的本质是爱欲,并提出“非压抑性生存方式”,欲以心理本能革命的方式来消除异化的根源,并通过审美之维的艺术革命达到人的解放,以此构建自己人性思想的理论体系。‘马尔库塞从日常生活的角度丰富、细化了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理论,为我们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他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种种弊端的批判,表达了对人性自由的向往和主体性的张扬。但是,马尔库塞撇开社会政治经济因素而注重从社会意识、社会心理的角度去研究社会问题,并没有真正指出人性异化的根源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经济制度层面,也就不可能找到人的解放的根本途径。 文章主要有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马尔库塞人性论产生的社会背景及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马尔库塞人性论的主要内容。 第三部分,马尔库塞人性论评析。
【关键词】:人的解放 单向度 异化 马尔库塞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03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4
- 选题的意义9-11
- 理论意义9-10
- 现实意义10-11
- 研究现状11-14
-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国内研究现状12-14
- 一 马尔库塞人性论产生的社会背景及理论基础14-18
- 1.1 社会背景14-15
- 1.2 理论基础15-18
- 1.2.1 青年马克思的“异化劳动”15-16
- 1.2.2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说”16-17
- 1.2.3 海德格尔的“此在”17-18
- 二 马尔库塞人性论的主要内容18-29
- 2.1 人的本质18-20
- 2.1.1 人的本质是“生命本能”18-19
- 2.1.2 人的生存方式是“非压抑性生存方式”19-20
- 2.2 人的异化20-25
- 2.2.1 马尔库塞的“异化观”20-22
- 2.2.2 异化表现22-24
- 2.2.3 异化根源24-25
- 2.3 人的解放25-29
- 2.3.1 人的解放的根本在于爱欲解放25-26
- 2.3.2 人的解放的途径在于审美之维26-29
- 三 马尔库塞人性论的评析29-34
- 3.1 马尔库塞人性论闪光点29-30
- 3.2 马尔库塞人性论局限性30-34
- 3.2.1 爱欲本质论是一种生物学本能30-31
- 3.2.2 本能异化论是一种片面科技观31-32
- 3.2.3 审美解放论是一种乌托邦幻想32-34
- 结语34-35
- 参考文献35-39
- 致谢3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守昌;当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人物评介(四)——法兰克福学派及其重要代表马尔库塞[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0年02期
2 ;马尔库塞的“新感性”论[J];文艺理论研究;1990年05期
3 张和平;“人本主义批判”是非现实的批判——马尔库塞“人本主义批判”探析[J];甘肃理论学刊;1998年04期
4 张祝平;文化的困境——马尔库塞工业社会文化论述评[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5 姚建斌;马尔库塞人本主义美学思想的意蕴[J];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6 南帆;;语言 审美 现实[J];读书;1993年02期
7 章启群;人类解放与艺术拯救─—马尔库塞审美哲学述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8 李小娟;论马尔库塞的性格结构批判理论[J];学术交流;1999年06期
9 王良滨;马尔库塞的社会文化批判观[J];青海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10 吴瑞财;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马尔库塞与哈贝马斯的一致与分歧[J];兰州学刊;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2 吕晓明;;“异化”概念辨析及演变[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3 黄皖毅;;单向度的人与人的全面发展——马尔库塞和马克思人学思想比较研究[A];人的基本理论研究——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基本观点研究”子课题研究[C];2007年
4 马新国;;主体性、异化与文学艺术——评赫·马尔库塞美学观[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石文年;;马尔库塞美学的功能论和异化论[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李本洲;;论马尔库塞对单向度科学思维的批判——兼与马克思科学观比较[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7 麦克尔·勒威;张双利;;麦克尔·勒威教授访谈[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5)[C];2007年
8 王金林;;2007年美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节选)[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徐英瑾;;对于一种维特根斯坦式的政治哲学进路的初步探索[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宁媛;;中西“物化”观之比较[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社会科学院 沈大明;马尔库塞:用美学的批判救治西方文明弊病[N];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法兰克福学派及其代表人物[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3 田中禾;四十年前的一场争论[N];文学报;2011年
4 ;生活在网络与人文之间[N];中华读书报;2000年
5 本版编辑 王绍培 楼乘震 杨青 刘伟 李宁;“新读书运动”之前我们曾经这样读过[N];深圳商报;2006年
6 赵建军;超越技术理性批判[N];学习时报;2006年
7 张宏 (北京大学在读博士);为漂泊都市的心灵[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8 王晖;转折时期报告文学的审美之维[N];文艺报;2007年
9 云也退;毕生为学天然洒脱[N];中华读书报;2005年
10 姜华;当代西方大众文化本质解读[N];光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勇为;马尔库塞的现代性批判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杨;寻求现象学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D];复旦大学;2012年
3 郑春生;马尔库塞与六十年代美国学生运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梅丽;作为解放手段的文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邱忠文;劳动、爱欲、自然与艺术[D];复旦大学;2011年
6 范晓丽;马尔库塞批判的理性与新感性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7 高海青;从物化批判到技术批判[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8 孙浔;走向技术民主和文化多元[D];复旦大学;2008年
9 陈乐;把哲学变为社会批判理论[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叶晓璐;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及其存在论视域[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代洪宝;技术社会的批判与希望[D];兰州大学;2011年
2 陈义新;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刘元;马尔库塞与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思想比较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4 马静;马尔库塞技术理性批判的价值意蕴及当代意义[D];燕山大学;2010年
5 张华强;试论马尔库塞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批判[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周期玉;马尔库塞人本主义批判理论评析[D];湘潭大学;2003年
7 叶娌燕;马尔库塞文化批判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郭晓红;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中的“虚假需求”理论探析[D];山西大学;2010年
9 李辉;马尔库塞与马克思异化思想之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田仁湛;《单向度的人》中的人本思想探析[D];浙江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6170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617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