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公正视阈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建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8 08:29

  本文关键词:公正视阈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建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公正 自然 人与自然和谐关系


【摘要】: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既是生态伦理学的主题之一,也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历史考证,人类只有与大自然谐和的相处,才可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存在和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最近几个世纪,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只注重于经济效益的追求,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全球性问题,使整个人类社会陷入了生存和发展的困境。面对诸类问题,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所作所为,重新定位与自然的关系,进而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诸类利益矛盾。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五大发展理念的命题,为我国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做出了具体的规划,这其中就涉及到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此,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也是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基本要求。公正作为一种价值理念有利于调节社会中的各类关系,特别是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它有助于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最根本的就是解决人与自然的利益问题,而这一矛盾正是由于双方之间的不公正关系所引起的,即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没有做到对人、对自然的公正对待,导致了两者的不和谐。因此,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公正理念是人与自然和谐关系顺利建构的基本保障。本文从公正视角来考察和审视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建构问题,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笔者从公正角度对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关系进行了历史的探索,即从包括对早期中西方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的梳理,反思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所形成的各类理论观点,把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从对立到逐步公正认识的过程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得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建构的公正起点。其次,笔者通过对人与人和谐关系建构特征相比较,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建构的特征做出系统的阐释,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建构在其特征上不同于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在主客体地位、调节对象的规范模式、操作主体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别。最后,从公正视角分析了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建构的意义和价值,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二是有利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有利于人的自我完善。第二部分:首先,从伦理视角对公正的概念、涵义进行系统的阐述,论证了公正与公平、平等、正义三者之间的差别,对个体公正与社会公正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伦理性的解读。其次,对公正视阈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建构的基本要求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这些基本要求是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建构的指导思想,具体包括以人为本、可持续存在与可持续发展以及平衡和谐等指导理念。第三部分: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建构的公正范式,也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建构如何实现的问题。首先,树立一种全新的公正理念,这种理念要求在对待人、对待自然以及对待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中要秉持公正的态度。其次,充分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只有合理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人主动的解决与自然的关系,这对人和自然才是公正的。再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包括合理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科学技术,坚持绿色消费,健全相关生态文明制度及环保法规。
【关键词】:公正 自然 人与自然和谐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2-058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导言10-18
  • (一)论文选题的意义11-12
  • 1.理论意义11-12
  • 2.现实意义12
  •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12-16
  • 1.国内对此问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12-14
  • 2.国外对此问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14-16
  • (三)论文研究方法及创新16-18
  • 1.研究方法16-17
  • 2.创新与特色17-18
  • 一、公正视阈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建构的特征及意义18-32
  • (一)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建构的公正起点18-24
  • 1.中国古代对天人关系的探索19-21
  • 2.西方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索21-22
  • 3.马克思主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索22-24
  • (二)公正视阈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建构的特征24-28
  • 1.人与自然在主客体地位上存在差别24-25
  • 2.调节对象的单向度规范模式25-27
  • 3.操作主体通过人得以实现27-28
  • 4.以人的认识能力为评价标准28
  • (三)公正视阈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建构的意义28-32
  • 1.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9-30
  • 2.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0-31
  • 3.有利于人的自我完善31-32
  • 二、公正视阈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建构的基本要求32-48
  • (一)公正的伦理解读32-37
  • 1.公正的内涵32-33
  • 2.公正与公平、平等、正义的差异辨析33-35
  • 3.个体公正与社会公正35-37
  • (二)公正视阈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建构的基本要求37-48
  • 1.以人为本37-41
  • 2.可持续存在与可持续发展41-44
  • 3.平衡和谐44-48
  • 三、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建构的公正范式48-61
  • (一)树立全新的公正理念49-53
  • 1.确立一种公正对待人的理念49-50
  • 2.确立一种公正对待自然的理念50-52
  • 3.确立一种公正对待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理念52-53
  • (二)合理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53-56
  • 1.主体能动性是基于人自身的需要53-54
  • 2.主体能动性是自然对人的基本诉求54-55
  • 3.人主体能动性的合理发挥55-56
  • (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56-61
  • 1.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加强环境保护56-57
  • 2.合理利用科学技术,,坚持倡导绿色消费57-59
  • 3.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健全相关环保法规59-61
  • 结语61-62
  • 注释62-65
  • 主要参考文献65-68
  • 1.参考书目65-66
  • 2.参考文章66-6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68-69
  • 致谢69-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滟君;;人与自然[J];设计艺术;2001年01期

2 张学广;人与自然关系对教育的影响[J];理论导刊;2003年01期

3 魏博辉;人与自然:和谐—分裂—和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苗国强,汪青松;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与自然关系的新探析[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5 刘云平;人与自然的双重价值关系[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曹孟勤;关友杏;;人与自然的两种和谐关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陈天林;;文化:人与自然交往视域中的生产力与意义世界[J];兰州学刊;2006年05期

8 吴海金;胡正燕;;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思考——重新学习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俞树彪;;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伦理建构[J];探索与争鸣;2006年12期

10 叶舟;;人与自然何以和谐[J];理论参考;2006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启营;;传统文化·人与自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2 王同勋;;以古为鉴,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A];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学术研究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陶秀t

本文编号:6390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6390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6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