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论道德养成

发布时间:2017-08-08 19:23

  本文关键词:论道德养成


  更多相关文章: 道德生活 道德认知 家庭环境 道德养成


【摘要】:人的道德养成是一个现实的生活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的行为应符合一些特定的规范,而这些规范有助于人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养成。道德养成规范与人所生活的家庭环境极为契合,重新认识家庭环境中的一些生活素材,可以发现它们很大程度上就是人的道德素材。人的道德养成行为是一些具体的行为,这些行为与人在家庭环境中的一些具体的生活行为是重合的,因此,必须紧贴人的现实生活进行道德思考,以获取最本原的道德认知。认知和行为不是对立的两个概念,而是一种程度上的区分,认知是行为的前期状态,也是一种行为;而行为是认知的后期状态,是更为成熟的认知,人的认知和行为就是这样反复得到拓展和增强的。人在家庭这个独特的道德养成环境中受到严格的道德诉求,这样的道德养成环境与人的生命成长过程最为协调。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既能加深对自律的理解,也能增强对他律的认识,并且表现为一种循序渐进的认知状态。现实的家庭环境为人的道德养成提供了足够的素材和合适的氛围。只要得到足够的锻炼,人的行为是可以越来越接近道德标准的。
【关键词】:道德生活 道德认知 家庭环境 道德养成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25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道德生活8-16
  • 第一节 道德生活8-9
  • 第二节 道德概念9-16
  • 一、道德素材9
  • 二、伦理规范9-13
  • 三、道德实质13-16
  • 第二章 道德认知16-28
  • 第一节 知行关系16-18
  • 一、知行系统16
  • 二、知行界限16-17
  • 三、知行评价17-18
  • 第二节 伦理关系18-20
  • 一、伦理关系区分18-19
  • 二、伦理关系实质19
  • 三、伦理关系边界19-20
  • 第三节 道德养成20-22
  • 一、道德养成认知20-21
  • 二、道德养成实质21
  • 三、养成认知关系21-22
  • 第四节 认知概念22-28
  • 一、具体环境22-23
  • 二、道德诉求23
  • 三、道德现象23-28
  • 第三章 家庭环境28-36
  • 第一节 家庭养成功能28-29
  • 第二节 人的道德养成29-31
  • 一、情感、欲求、理性29-30
  • 二、生活、利益、价值30-31
  • 第三节 道德养成路径31-36
  • 一、生活现象31-32
  • 二、情感活动32-34
  • 三、习惯氛围34-36
  • 第四章 道德养成36-50
  • 第一节 家庭道德认知36
  • 第二节 道德认知路径36-50
  • 一、秩序与自主:道德压力37-39
  • 二、情感与功利:道德选择39-43
  • 三、情感与理性:道德思考43-45
  • 四、情感与责任:道德理由45-48
  • 五、习惯与反思:道德认知48-50
  • 参考文献50-51
  • 著作类50-51
  • 致谢51-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才明;论道德认知及其能力培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窦炎国;论道德认知[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谢惠媛;;理性:道德认知的必要途径——由道德认知发展的分阶理论获得的启示[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任强;郑信军;胡瑜;;继承与超越:道德认知发展研究的演变[J];心理研究;2008年05期

5 陈雅萱;;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道德认知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群文天地;2012年23期

6 杨衍球;曾钊新;李建华;;论道德认知[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89年03期

7 顾海根;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研究方法评述[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0年03期

8 郭本禹;道德认知测量方法评介[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4年05期

9 易法建;论道德认知[J];求索;1998年03期

10 徐秀宏;;我国当代大学生道德认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山西青年;2013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任华明;李隆华;;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模式提高学困生道德认知水准[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2 顾海根;;上海市中学生道德认知发展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3 郭托娅;;论借鉴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实践对青少年犯进行矫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根跃 丁晓攀 浙江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中国儿童亲社会性说谎: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记者 史俊颖;弘扬“五四”精神 奉献青春力量[N];四平日报;2014年

3 威海工业技术学校 高军;职业道德课应向学生生活贴近[N];中国教育报;2011年

4 刘冬梅;为者常成 行者常至[N];天津日报;2014年

5 常宣文;团结互助 共筑和谐[N];常州日报;2006年

6 曹继军;上海市卢湾区:文明城区创建凸显市民主体[N];光明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黄春梅;思考,,是研究生的第一素质[N];三峡日报;2008年

8 江苏省镇江一中 王生;“宽容教育”不可太“宽”[N];中国教育报;2004年

9 本报评论员;在职责岗位中砥砺品质[N];人民法院报;2012年

10 本报特约评论员 耿银平;封杀无助提高“免疫力”[N];法制周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文凤;论道德态度[D];中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红娟;良知在道德认知中的功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张桂琪;价值澄清模式的团体辅导对儿童道德认知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胡妮;“善”的道德认知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4 张乾;论道德养成[D];苏州大学;2016年

5 袁伟英;初高中学生道德认知能力衔接培养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6 许勇;小学生道德认知条件的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7 崔映飞;儿童青少年道德认知与宽恕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尚妍;大众传媒对大学生道德认知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9 徐秀宏;我国当代大学生道德认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10 刘晓倩;网络文化境遇下青少年道德认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416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6416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f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