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社会风气与中国“丧孝”文化

发布时间:2017-08-09 17:12

  本文关键词:社会风气与中国“丧孝”文化


  更多相关文章: 丧孝 戴孝 哭孝 跪孝 顶孝 名孝


【摘要】:"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对于中国社会秩序的稳定发挥着巨大作用,所以这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应该被人们继承并发扬光大。然而,社会发展,使老年人的地位和作用下降,再加上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人们对于孝的理解已经发生变化,对老人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尊敬和孝。但是传统的孝观念并没有完全丧失,依然在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丧孝"文化发展和"丧孝"被人们极度重视即是突出表现。但"丧孝"文化被人们过度重视,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使孝的意思被人们扭曲。通过研究"丧孝"文化,了解人们对于孝的理解程度,分析"丧孝"文化的负面作用和对孝文化的冲击,有利于我们认识当前社会的孝文化建设状况,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孝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建立良好的孝文化氛围,继而促进社会风气向良性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 延安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丧孝 戴孝 哭孝 跪孝 顶孝 名孝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风气治理研究”(12YJA770015)
【分类号】:B823.1
【正文快照】: 中国是一个讲究“孝”的国度,中国不仅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也有悠久的“孝”文化历史。中国“孝”文化为什么会如此悠久和影响深远,这与中国古代的统治思想有着直接关系,受儒家统治文化思想的影响,讲“孝”成为中国的一个传统,至于“孝”是不是美德,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至少愚孝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勇;;孝道、孝行与孝文化[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2 杨昌江;;谈“孝文化”的现代化问题[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3 何兴楚;华丹;;孝文化研究管见[J];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10期

4 肖群忠;孝——中华民族精神的渊薮[J];河北学刊;2004年04期

5 胡泽勇;;重建与创新:传统孝文化的老年人权益保障功能再探[J];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10期

6 杨兰;;重建新型孝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意义[J];理论观察;2009年02期

7 赵炎才;;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历史特征透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8 计志宏;;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内涵特征及社会功能[J];前沿;2010年10期

9 李上文;;孝文化与孝文明[J];求索;2007年11期

10 陈晓明;;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当代社会价值论[J];求索;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茜;;从民族中心主义角度解析《刮痧》中的文化冲突[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2 刘洁;;从汉语字词看孝文化的内涵[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胡小星;;《论语》中的孝道观及其现代价值[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李小云;田银生;;孝文化视野下我国城市老年居住模式探析[J];城市观察;2011年04期

5 高萌;;“孝”、“乐”、“和”的三元同构[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杨维琴;;家庭养老之孝文化的变迁与调适——基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郑海呐;刘成军;;十六大以来民族精神研究综述[J];道德与文明;2006年06期

8 苟安经;;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背景下孝的嬗变与回归[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06期

9 夏建平;乐波;;孝文化中的环境保护思想及其对小城镇发展的意义[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9期

10 张增国;白瑞;;继往开来还是取而代之——绉议“孝”文化在新时期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中的作用[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兴汉;谢新敏;井婷;;孝,教由所生——高校进行孝文化教育之管见[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六[C];2009年

2 郑兴汉;谢新敏;;试论大学生孝文化教育[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六[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田晓山;姑息医学之人文化成[D];中南大学;2009年

2 李小云;面向原居安老的城市老年友好社区规划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3 林滨渤;遗弃罪立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孙先文;《旧五代史》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圣财;扬弃与超越[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静;医学院校学生感恩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立刚;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农村孝道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4 郭小娟;《忍经》忍文化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5 王婷婷;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大学生孝德教育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6 李秀立;唐代孝文化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桂兵;和谐视阈下大学生孝道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孟颜颜;孝道的产生及其社会文化基础[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亚萍;新疆高校大学生感恩意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新疆大学;2011年

10 关开华;魏晋南北朝孝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罗国杰;“孝”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J];道德与文明;2003年03期

2 江侠;唐鹏;;现代孝道伦理失范探析[J];桂海论丛;2007年04期

3 肖群忠;孝——中华民族精神的渊薮[J];河北学刊;2004年04期

4 胡泽勇;;孝文化在城市社区建设中的复兴与重构[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5 丁原明;儒家“孝”文化的现代诠释[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6 朱岚;论传统孝道的文化生态根源[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汉文);2001年01期

7 向世陵;从以孝为核心看家庭伦理与社会国家伦理的一体性[J];现代哲学;2002年01期

8 杨维中;孝道与现代家庭伦理[J];中国哲学史;1997年02期



本文编号:6463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6463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6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