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中国伦理精神”的建构与发越——樊浩先生伦理学研究之一瞥

发布时间:2017-08-10 20:15

  本文关键词:“中国伦理精神”的建构与发越——樊浩先生伦理学研究之一瞥


  更多相关文章: 樊浩 伦理精神 中国伦理精神 价值生态 伦理共和


【摘要】:樊浩先生近三十年的学术生涯,从其所确立的旨趣、铸造的品格到创设的论题皆别具一格,蔚为伦理学领域之一大景观,其中又以"伦理精神"的申述与阐发最为别具匠心。伦理精神不是对伦理精神化或精神伦理化的简单解释,而是以此达成对人类精神终极追求的探寻,即探究伦理精神作为"单一物与普遍物的统一"之至善究竟对人类文明发展意味着什么;切近而言,即是中国伦理精神对中国现代社会形态具有何种意义。对此,樊浩先生不惜运用一种近乎偏执的"文化战略"之深沉笔触、势大力沉的理论思辨和"顶天立地"的担当意识来展开其思考,为此所展开的对于全球化背景下"文明冲突"的伦理省思、韦伯创制"理想类型"之伦理范型的方法论超越、黑格尔精神哲学形态方法的批判性借用、生态哲学借以建基的"价值生态"的方法论发越等,都被创造性地融入"伦理精神"主题的卓越运思当中。显然,樊浩先生的伦理思考不是对伦理世界的单纯观照与直观映射,而是通过伦理世界进入到对整个精神世界的哲学反思。他新近指出的人类文明必将以"伦理共和"的方式完成自身多样性体系建构这一观念,再度反映出这一致思取向。
【作者单位】: 南京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樊浩 伦理精神 中国伦理精神 价值生态 伦理共和
【分类号】:B82-0
【正文快照】: 在一个道德传统资源极其丰裕的文化环境中研究伦理学似乎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无论是“照着说”还是“接着说”都被认为是围着古人圣言打转甚至被斥为“炒冷饭”,而一旦脱开“子曰诗云”去“自己说”,则又有“有违圣人之言”之嫌而落得离经叛道的污名。但唯其如此,以“知其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梦如;市场秩序与伦理精神[J];现代哲学;2001年02期

2 宋学红,刘晖;论日本现代化进程中的伦理精神及其经验教训[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1年04期

3 许捷,米双红,刘德新;论我国管理实践中“人道主义”伦理精神的辩证发展[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吕菊梅;论岗位中的伦理精神[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11期

5 谈际尊;伦理精神的生态理解与生态对话——读《伦理精神的价值生态》[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郭洪博,李春凤;小康社会的伦理精神[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04期

7 王正平,周治华;小康社会与城市伦理精神[J];伦理学研究;2005年02期

8 牛庆燕;;试析“契合”中的历史向度——读《科学与人文的契合:科学伦理精神历史生成》[J];伦理学研究;2006年01期

9 周全德;齐建英;;论中原伦理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创造性转换[J];学习论坛;2006年02期

10 杜灵来;;伦理精神与社会的公平和效率[J];长江论坛;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桂蓉;;公民伦理精神的生长期待及其培育[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卫琦;;略论中华传统武德精神对当代中国社会伦理精神的借鉴意义[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兰辉耀;;庄子技术观的伦理精神及其现代价值[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张琼;;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意蕴[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6 许在荣;张传文;;关于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思考[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杨国桢;陈支平;;闽台家族对炎黄文化的追寻[A];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20年论文选集[第四卷][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爱华;简论科学伦理精神[N];光明日报;2004年

2 曹远州;培植公民伦理精神[N];厦门日报;2006年

3 樊浩;和谐伦理的道德辩证法[N];光明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段 文;建设法治经济要从重构市场伦理精神开始[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5 广东警官学院 杨经录;和谐社会需要伦理精神支撑[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张霄;功利逻辑、伦理精神与社会信任[N];光明日报;2013年

7 陈锦文 汕头市委党校;教育应注意伦理精神培养[N];汕头日报;2008年

8 ;世纪探索:“中国精神”[N];中华读书报;2000年

9 白永伟 大同日报社;试论科学发展观的伦理精神[N];大同日报;2011年

10 卢斌;NGO的伦理精神与公共责任[N];光明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炜;生态文明时代的伦理精神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2 尚洪波;大学的伦理精神[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冰;浅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伦理精神[D];黑龙江大学;2007年

2 周玮;论中国企业伦理精神的构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苏洁;制度诚信与公民伦理精神[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罗彬;企业伦理精神与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D];新疆大学;2003年

5 刘城;我国非政府组织的伦理精神及其培育[D];中南大学;2006年

6 朱爽;韦伯经济伦理精神及其当代理性启示[D];新疆大学;2010年

7 万思志;和谐与发展中的伦理精神[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8 邓纯余;我国市场经济的伦理性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朱春梅;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伦理精神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524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6524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0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