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绿色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绿色经济 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 辩证关系 伦理
【摘要】:党的十八的召开,将生态文明建设以一种更系统、更完善的面貌展示给广大人民群众。由此,迫切地需要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进行研究。生态文明建设是绿色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绿色经济发展的转型以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为统领,追求经济发展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照顾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本论文分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章主要论述绿色经济发展的内涵及其伦理内核,从发展理念的演变,绿色经济以及绿色经济发展的概念、特征,从伦理学的角度多方位、细致的阐述了绿色经济发展,并详细阐述其伦理内核;第二章着重介绍人类文明形态的演变、生态文明的伦理思想传承和内涵,并独立阐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及我国选择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的紧迫性、必然性;第三章辩证的分析绿色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互联系、相互区别、内在的辩证统一性;第四章将视角回归现实,以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使得更加全面、深入、清晰的认识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绿色经济 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 辩证关系 伦理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2-05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14
- 1 绿色经济发展及其伦理内核14-25
- 1.1 绿色经济发展的提出与解析14-20
- 1.1.1 发展观的演变14-17
- 1.1.2 绿色经济的类型17-18
- 1.1.3 绿色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18-20
- 1.2 绿色经济发展的伦理意蕴20-25
- 1.2.1 绿色经济发展的道德价值20-23
- 1.2.2 绿色经济发展的道德性质23-25
- 2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25-36
- 2.1 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25-29
- 2.1.1 人类文明形态概述25-27
- 2.1.2 生态文明的涵义27-28
- 2.1.3 生态文明的特征28-29
- 2.2 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29-36
- 2.2.1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29-31
- 2.2.2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特征31-33
- 2.2.3 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价值33-34
- 2.2.4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必然选择34-36
- 3 绿色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36-43
- 3.1 绿色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相互联系36-38
- 3.1.1 产生背景的一致性36-37
- 3.1.2 实现过程的同一性37
- 3.1.3 总体目标的趋同性37-38
- 3.2 绿色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相互区别38-40
- 3.2.1 涵盖范围不同38
- 3.2.2 侧重点不同38-39
- 3.2.3 基本特征不同39-40
- 3.3 绿色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统一性40-43
- 3.3.1 绿色经济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决定作用40-41
- 3.3.2 生态文明建设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反作用41-42
- 3.3.3 绿色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辩证统一性42-43
- 4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43-49
- 4.1 绿色产业推动生态文明建设43-45
- 4.1.1 第一产业的绿色增长43-44
- 4.1.2 第二产业强调绿色战略新兴产业44
- 4.1.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第三产业发展44-45
- 4.2 绿色经济的发展模式为生态文明建设开辟了现实道路45-47
- 4.2.1 循环经济节约了资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45-46
- 4.2.2 低碳经济开发了新能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46
- 4.2.3 生态经济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环境基础46-47
- 4.3 反哺绿色经济新常态47-49
- 4.3.1 绿色消费推进了消费方式的生态化47-48
- 4.3.2 绿色家庭促进了民间生态文明建设48-49
- 结语49-50
- 参考文献50-53
- 致谢53-54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5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洁;关于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的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鞠龙克;;网络的伦理挑战与建设[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吴少进;;当代大学生性伦理意识培育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陈飞;;墨子民本思想对当今行政伦理的现实价值[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5 方文;朱瑜;张莹莹;;论传统文化与新时期大学生德育教育[J];黑河学刊;2008年05期
6 易成荣;;浅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方法运行的合理性[J];华章;2009年16期
7 于嘉;;我国行政道德制度化建设的理论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5年11期
8 乔正旭;;当代城市规划应体现生态伦理观[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04期
9 刘传良;网络伦理及其研究策略刍议[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10 郭新和;;论中国传统伦理的和合精神[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庆艳;绿色行动者的主体自觉何以可能:高校教育的绿色理念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李翔宇;论道德选择力及其调控[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孙琦;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媛;辽宁省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陈雪连;《颜世家训》家庭伦理思想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晓强;《墨子》环境伦理思想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礼;新形势下对加强和完善我国体育道德建设的思考[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8 成俊敏;传统伦理文化与职中生人格成长[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成波;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态道德教育[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张翠翠;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我国道德规范建设的新要求[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588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658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