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政治伦理的内在张力
本文关键词:亚里士多德政治伦理的内在张力
更多相关文章: 亚里士多德 政治伦理 内在张力 根源 政治伦理的本质
【摘要】:亚里士多德的政治伦理充满内在张力。这种张力表现在城邦的生成、城邦存在的目的、城邦政体的选择、维护城邦的稳定和秩序的原则、对待城邦内政治冲突的态度等诸多方面。这种张力的根源,首先,是哲学和政治之间固有的张力在其政治伦理中的内化;其次,是其形而上学、人类学、认识论、目的论等哲学思想的二重性在其政治伦理中的体现。这种内在张力并不意味着亚里士多德在政治伦理观上自相矛盾,恰恰相反,他蓄意保持这种哲学的理想性和政治生活的现实性之间的张力,因为这正是政治伦理的本质。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政治伦理 内在张力 根源 政治伦理的本质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2㤘ZD126);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2BZX081)
【分类号】:B82-051;B502.233
【正文快照】: 一问题背景随着政治哲学的发展,尤其是新保守主义的兴起,学术界对亚里士多德政治伦理的强烈兴趣引人注目。国外学术界出版了一系列学术专著和大量的学术论文。1国内学术界虽未见专门研究亚里士多德政治伦理的著作出版,但近些年也有不少论文发表。2这些关于亚里士多德政治伦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岸;公民理论原论──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点评[J];湖南社会科学;1999年03期
2 王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比较研究[J];政治学研究;2001年04期
3 罗克全;规范性政治哲学的道德基础: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年06期
4 吴翰;;理性与传统视域中的政治哲学——以亚里士多德、伯克、密尔、哈耶克为例[J];学术研究;2006年07期
5 黄颂杰;;权力制衡 幸福至善——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要义[J];学术月刊;2007年12期
6 詹世友,李建华;目的论下政治与伦理的统一——亚里士多德的政治伦理观[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7 李涛;;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性政治学[J];哲学动态;2012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善刚;;身行据乱 心写太平——康有为家思想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郑亚莉;;道德选择—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内在诉求[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3 李卫东;;论幸福的社会属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吴先伍;理性与情感:亚里士多德与孟子伦理思想的差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蒲德祥;;幸福组织:概念、思想溯源及研究框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许卫刚;陈林;;“善”与“仁”:孔子和苏格拉底道德思想的共通之处[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曹兴江;;论先秦儒家中庸思想与亚里士多德中道观的异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8 叶常林;;西方分配正义理论综述[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陈运春;;亚里士多德德性论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10 王艳霞;李立家;;幸福就是拥有上帝——浅析奥古斯丁的“幸福论”[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其昌;;信托财产权制度的特质及其经济学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高国希;;论个人品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晏辉;;论中国伦理学的三种形态[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孙桂丽;;也谈教育学术人生——学术的人生是至高的幸福[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全体辅导员;;华侨大学90后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压力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8年
6 张爱华;张有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韩志伟;;生产与技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嬗变[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8 汪凤炎;;“德”的含义及其对当代中国德育的启示[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9 陈忠;;实践:在世俗与神圣之间——“反省的实践观”及其哲学意义[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10 鲁明军;;谁之批判?何种现代性?——当代艺术批评的价值重思与实践检省(1990-)[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6 金世余;我国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昱;中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契约治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汪毅霖;以自由作为发展的理论框架和经验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郑爽;我国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朱海萍;维柯的诗性智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微;中古罗马天主教会经济伦理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丽英;因利诚信与因义诚信[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常春;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建设中的公平问题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肖劲舟;马克思和谐理论视角下中道思想的当代价值[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易显;侵权责任的法哲学基础[D];湘潭大学;2010年
9 徐盼;霍布斯的法律观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周志明;亚里士多德与孔子的德福观之比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曹正汉;将社会价值观整合到制度变迁理论之中的三种方法——凡勃伦、哈耶克、诺斯的理论之比较研究[J];经济科学;2001年06期
2 罗克全;“独立性”与“优先性”——诺齐克与罗尔斯的自由之辩[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5期
3 梅贻琦;大学一解[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41年00期
4 陈胜云;制度选择文化:一种文化史观[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张谊浩,陈柳钦;经济学中的建构理性主义和进化理性主义[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秋燕,阎钢;论政治与道德的关系[J];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05期
2 万俊人;政治伦理及其两个基本向度[J];伦理学研究;2005年01期
3 郭俊立;李三虎;;当代西方技术政治伦理之争及其走向[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李好;;论忠诚之为政治伦理美德[J];道德与文明;2008年03期
5 徐林林;;试论我国政治伦理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其趋势[J];新学术;2008年03期
6 乔世东;;风险社会与政治伦理[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李建群;李武装;;政治伦理及其中国建构[J];理论探讨;2011年05期
8 石鹏飞;赵虹;;汉字对古代政治伦理的反观[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9 衷成;读古代政治伦理名著──《贞观政要》[J];道德与文明;1994年03期
10 焦金波;政治伦理结构探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熊富标;;政治伦理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厘清[A];第四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邓思平;;老子的个人伦理和政治伦理纲领[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3 吴来苏;;朱熹“德刑兼施”政治伦理观探论[A];海峡两岸论朱熹——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贡献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4 沈善洪;王凤贤;;关于“五四”时期对传统道德批判的反思[A];时代与思潮(1)——五四反思[C];1989年
5 王菊芹;;无直接利益冲突:政治伦理争夺与价值规范[A];“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粟尚正;;从“治天下”到“比天大”——邓小平政治伦理思想探析[A];伟人智慧 强国丰碑——纪念邓小平百年诞辰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詹石窗;;道家“理身理国”的政治伦理[A];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20年论文选集[第一卷][C];2011年
8 宋义霞;;张载“四为”与政治伦理建立研究(提纲)[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宋惠昌;政治伦理的时代特征与党建新理念[N];解放日报;2009年
2 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杨雪冬;政治伦理的边界在哪里[N];南方日报;2010年
3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宋希仁;政治伦理研究的新作[N];光明日报;2010年
4 凤凰网评论员 彭晓芸;共享出彩:机会平等的政治伦理[N];河南日报;2013年
5 宛诗平;必须坚守的发展规则和政治伦理[N];中国绿色时报;2013年
6 ;行政审批改革考验党性和政治伦理[N];济南日报;2012年
7 何建华;新世纪中国政治伦理的建构与发展[N];光明日报;2004年
8 库世昌;政治伦理与构建和谐社会[N];学习时报;2008年
9 朱志敏;民族觉醒中的文化复兴[N];学习时报;2005年
1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乔新生;参政议政不能颠覆政治伦理[N];深圳特区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西杰;政治伦理的研究视阈与理论旨趣[D];苏州大学;2004年
2 杨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伦理规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李武龙;孟子政治伦理思想浅析[D];南昌大学;2007年
4 陶艳华;亚里士多德政治伦理思想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石柳松;政治伦理视域中的公民意识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安文强;董仲舒正名思想研究[D];湖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641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664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