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冷漠”的“被迫”形态及伦理调适——基于亚里士多德行为理论的考察
本文关键词:“道德冷漠”的“被迫”形态及伦理调适——基于亚里士多德行为理论的考察
更多相关文章: 意愿 被迫 无知 道德冷漠 亚里士多德 善念 善行 以伦济道
【摘要】:在《尼各马可伦理学》第三卷中亚里士多德对"行为"进行三重阐释:意愿、被迫及无知。现实中的行为乱象属于复杂的矛盾体,因而趋于"被迫的意愿"。其存在表征是"善念"与"善举"的分离,根源在于个体与社会的价值冲突,实质则是社会变迁所催生的伦理难题。消解意愿中的"被迫性",须诉诸社会伦理与个体道德的双向构建,在个体与社会的良性生态中促成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发展研究中心;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意愿 被迫 无知 道德冷漠 亚里士多德 善念 善行 以伦济道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BZX110) 江苏省博士后基金资助
【分类号】:B82-06
【正文快照】: 在《尼各马可伦理学》第三卷,亚里士多德对“行为”进行过三重设定:意愿行为、被迫行为以及无知行为。在他看来,这三种行为具有不同的内涵与价值旨趣。正是通过对行为主体在行为过程中所持有的这三种不同状态的缜密分析,亚里士多德对“出于意愿的情感和实践受到称赞或谴责,违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玮;;心存善念[J];冶金企业文化;2006年04期
2 佚名;善念带来的幸运[J];聪明泉;2005年04期
3 ;快乐早餐[J];青春男女生(妙语);2005年04期
4 张玮;;心存善念[J];西江月;2006年19期
5 文冬;;善念[J];健康;2008年10期
6 孙长清;;每一个善念都值得尊重[J];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08年11期
7 文冬;;善念[J];金色年华;2008年04期
8 叶华荫;;心怀善念即为佛[J];老年人;2009年01期
9 鲍尔吉·原野;;培植善念[J];金秋;2009年02期
10 桃花园;;用我的善念温暖你[J];文苑;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封寿炎;还是要肯定善念义举[N];解放日报;2014年
2 通讯员 王伟 陈爱军 记者 马龙;略阳:志愿服务聚善念促和谐[N];陕西日报;2014年
3 白新中邋毛德身;善念修正道 善德需善举[N];新乡日报;2007年
4 本报评论记者 刘辉;善念一点,烛照世间人心[N];舟山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朱晓萌;“微公益”:万能的微博放大善念力量[N];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
6 本报评论员;让心中的善念开花结果[N];工人日报;2012年
7 罗容海;呵护善念[N];光明日报;2012年
8 本报评论员;释放善念 靠拢雷锋[N];湖南日报;2012年
9 宏光;呼唤善念 爱常予人[N];舟山日报;2011年
10 赵林中 (作者单位 浙江富润集团);和谐三论[N];绍兴日报;2007年
,本文编号:6998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699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