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道德承续中的理性存在
本文关键词:人是道德承续中的理性存在
【摘要】:道德承续是全球性伦理现象,从地域范围上看,东西方都存在着道德承续;从历史发展看,民族伦理发展史、个体道德发展史均可看成是道德承续史。道德承续建立在伦理道德可继承性和人性能力的基础之上,是人的存在方式。人是道德承续中的理性存在,生活世界中不能没有道德承续。
【作者单位】: 广西科技大学社科学院;中南大学;
【关键词】: 道德承续 人 全球性伦理现象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中国道德文化传统理念与现代践行研究”(08JZD006) 广西科技大学博士基金项目“道德承续研究”(14Z14)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2-0
【正文快照】: 对道德承续展开研究不仅出于继承和发展优秀伦理道德文化传统之理论自觉与责任担当,而且是人们进一步认识自我、究索伦理道德现象之兴趣使然。直面逃脱不了的伦理道德文化传统与栖息于其中的人,道德承续是个值得深究的话题。一、道德承续是全球性伦理现象道德承续普遍存在于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万俊人;西方“现代性”道德价值观念体系之建立论纲[J];伦理学研究;2002年01期
2 杨国荣;;意义世界的生成[J];哲学研究;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洪春;;“慕课”变革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义体认教学[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2 杨英姿;;资本主义的环境伦理学批判[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01期
3 邱福明;;基于实践性知识的高职“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4 高惠珠;赵建芬;;论当代视野与中国道路选择的合理性[J];理论视野;2014年03期
5 汪晓阳;;浅析面向意义世界的价值观塑造[J];人民论坛;2013年08期
6 刘春雷;;外观以化与内观以明——《周易·观卦》“观—看”之道的哲学考察[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沈家煊;;英汉否定词的分合和名动的分合[J];中国语文;2010年05期
8 卢景国;李德玲;;疾病的意义与意义关怀[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年02期
9 陈化;;普遍主义抑或特殊主义——中国语境下知情同意实践的路径考察[J];学术研究;2013年05期
10 苟东锋;;儒家之“名”的三重内涵[J];哲学研究;2013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姚林群;课堂中的价值观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英姿;伦理的生态向度[D];复旦大学;2007年
4 田宪臣;协商、适应、行动[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吴新颖;当代青年价值观构建与培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曙光;以人为本“元”论[D];武汉大学;2010年
7 邓蕊;医学人体研究伦理审查的哲学反思与制度实践路径[D];山西大学;2012年
8 冯晨;我欲仁,斯仁至矣—对孔子仁的解读[D];复旦大学;2012年
9 邱福明;语文课程知识的存在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李宏亮;论“公共人”的培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路军;张载哲学本体论的现代诠释[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朱佳j;王符的心理学思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徐燕敏;当代我国青少年生命教育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4 王建军;基于生存论的教育意义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楠楠;生态伦理实现的路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高文娟;论自由的伦理维度[D];苏州大学;2007年
7 史育华;论道义论的内在根据和实践价值[D];西北大学;2008年
8 熊辉;科学发展观视阈下价值观念的嬗变[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9 董海川;我国高中生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10 徐晓敏;教学文本的教育意义生成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伟希;;新的道德建构:从孔子学说看人文性伦理[J];探索与争鸣;2006年02期
2 王进鑫;;新时期传统性伦理失效的根源分析[J];天府新论;2006年S2期
3 彭瑾;刘波;王宏波;;中国性伦理研究发展概况及分析[J];道德与文明;2008年06期
4 田华;;网络性伦理探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王轩;;公共性伦理进步信念方式的出场指认——一种对人的安全的隐性价值式筑模[J];济宁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王泽兵;田华;陈锦宣;;从马克思恩格斯性伦理思想看当前网络性伦理构建[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7 王伟;性伦理——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J];中国青年论坛;1989年Z1期
8 苏冰;;论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性伦理和性制度的现代化[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0年04期
9 ;家庭机能减弱与母性伦理衰退[J];道德与文明;1991年06期
10 安云凤;科技时代性伦理问题的新向度[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唐友东;;责任与愉悦——从《蝴蝶君》看东西方“性伦理”观差异[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辑)[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中山大学 杨海文;学术规范的“底线性伦理”与“上标性体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李颖;中国女性伦理观念的变迁[N];学习时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文;隋唐时期女性伦理略论[D];黑龙江大学;2009年
2 贺文婕;论《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麦琪·塔里弗的女性伦理[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3 包玉颖;生命伦理学视域下的性伦理建构[D];东南大学;2006年
4 赵阿华;当代大学生的性伦理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唐梅桂;先秦女性伦理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艳华;女性伦理观的现实维度与价值考量[D];黑龙江大学;2009年
7 王冉;《女四书》女性伦理思想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8 汤琳;宋代女性伦理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9 胡志荣;论当代中国女性的伦理困境与出路[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黄华英;《红楼梦》的女性伦理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018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701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