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古典政教中的“孝”与“忠”——以《孝经》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7-08-22 00:29

  本文关键词:古典政教中的“孝”与“忠”——以《孝经》为中心


  更多相关文章: 君臣 父子


【摘要】:近现代以来,许多学者根据《孝经》,批判家国一体、忠孝无别的传统思想。但实际上,这种理解与唐玄宗以后的《孝经》解释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回到《孝经》古注,回到整个经学系统,可以看出,《孝经》在人伦上主张父子与君臣完全分开,在道德上认为忠、孝不可混为一谈。所谓"移孝作忠",实质上是针对士这一阶层移事父之敬去事君,才能做到忠。在今天的道德哲学研究中,要将传统德性置于传统人伦关系之中进行理解,才可能更加客观地认识传统道德,在此基础上的现代诠释才更加可靠。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关键词】君臣 父子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经学史”(10&ZD058)子课题“孝经学简史”
【分类号】:B823.1
【正文快照】: 古典政教,以人伦为中心,而人伦关系,以父子、君臣为大纲。父子、君臣之伦,一以成家,一以立国。人伦之间,必以德合。父之德慈,子之德孝,父慈子孝则家齐。君之德义,臣之德忠,君义臣忠则国治。家齐国治则天下平。《孝经》中的父子、君臣观,是古典政教人伦关系的基础。而对这一关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大刚;;谈谈《孝经》的现代价值[J];寻根;2006年04期

2 冯静;;《孝经》的德育价值[J];教学与管理;2008年20期

3 杜娟;;1978年以来《孝经》研究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8年03期

4 吴点明;;试析《孝经》的现代意义[J];中国德育;2008年08期

5 史少博;;《孝经》伦理道德蕴涵的现代阐释[J];学术交流;2008年09期

6 史少博;;《孝经》的现代意义阐释[J];兰州学刊;2008年10期

7 马志勇;;浅析《孝经》中“孝”的制度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8 张付东;;晚近广东学者的《孝经》研究[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9 李沈阳;;论汉代《孝经》学的发展[J];兰州学刊;2012年11期

10 张付东;;民国《孝经》学研究略论[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朱克良;;《孝经》“孝道”与古代教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刘萍;;读孔子《孝经》后对“孝”的几点思考[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陈志民;;孝道[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许宁;;儒佛孝道之比较[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王树声;;孝是作人之本 治国之基[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刘巧利;;略论中国古代的“孝”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志杰;不妨读读《孝经》[N];汉中日报;2007年

2 张京华;《孝经》:承接伟大的文化传统[N];中华读书报;2014年

3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周桂钿;挖掘传统道德的时代新内涵[N];北京日报;2011年

4 主讲人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系副教授 张雁 整理 本报记者 颜云霞;百善孝为先,回归教育的本质[N];新华日报;2014年

5 杨恒;从“不远游”到“常回家”[N];甘肃日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渠延梅;《孝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侯希文;《孝经》作者考[D];西北大学;2001年

3 刘明月;二十世纪《孝经》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4 李启;《孝经》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袁玉霞;《孝经》的思想及其背景与特点[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马祯t,

本文编号:7160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7160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0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