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7-08-23 13:14
本文关键词: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摘要】:工业文明带来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人类的生存也日益受到生态环境恶化的严峻挑战,人类文明要永续发展,就必须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将研究的视线转向东方,试图在古老的东方智慧中寻求解决生态问题的良策。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儒家、道家和佛教中所蕴涵的生态伦理思想,一分为二的对其进行辨证分析,并阐述其当代价值。 任何一种文明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现实基础,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的产生于古代中国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农耕生产、自然崇拜和制度文化便是其产生的背景。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唯生论、阴阳五行学说、朴素系统论三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从生态爱护观、生态实践观、生态节约观三个角度归类整理并详细研究了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的具体内容,这些思想散发着浓厚的人文关怀意蕴,彰显对生命的尊重与大爱,流露人对自然的脉脉温情,为我们呈现一幅幅优美而和谐的生态画卷。然而,这些思想纵然美好,却也不能脱离时代的制约,要使这些思想在当代成为解决生态危机的思想资源就必须对其进行扬弃,因此,本文从其合理内核和局限性两方面对其进行一分为二的剖析,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征。 本文对中国生态伦理学的研究目的主要有两方面内容。首先,近年来随着生态危机的加剧,中外生态伦理学研究都取得不菲的成绩,我国生态伦理学研究起于步于西方,其研究除了借鉴西方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伦理学,建立以中华民族为价值主体,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伦理学。其次,针对我国目前的存在的生态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思想,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扬弃,是人类文明的新形式,将带来全民生态价值观的变革,引导人们建立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社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从转变道德观念,树立新的生态道德,发展生态科技和资源立法四个方面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宝贵的思想资源。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生态伦理 生态文明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82-05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导言10-16
- 1.1 研究背景10-11
- 1.1.1 全球化的生态危机10
- 1.1.2 我国的生态现状10-11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1-12
- 1.2.1 研究目的11
- 1.2.2 研究意义11-12
- 1.3 选题的依据12-13
- 1.3.1 现实依据12
- 1.3.2 理论依据12-13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13-15
- 1.4.1 国内研究进展13-14
- 1.4.2 国外研究进展14-15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15
- 1.5.1 研究思路15
- 1.5.2 研究方法15
- 1.6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15-16
- 第二章 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16-35
- 2.1 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产生的背景16-18
- 2.1.1 农耕生产—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孕育的土壤16-17
- 2.1.2 自然崇拜—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的萌发17
- 2.1.3 礼—制度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17-18
- 2.2 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18-22
- 2.2.1 唯生论18-19
- 2.2.2 “阴阳五行”学说19-21
- 2.2.3 朴素的系统论21-22
- 2.3 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的的主要观点分析22-31
- 2.3.1 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的生态爱护观22-25
- 2.3.2 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的生态实践观25-29
- 2.3.3 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的生态节约观29-31
- 2.4 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的评价31-35
- 2.4.1 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的合理内核31-33
- 2.4.2 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的局限性33-35
- 第三章 当代生态伦理学的产生与发展35-45
- 3.1 当代西方生态伦理学的产生与基本思想35-42
- 3.1.1 生态伦理学产生的背景与思想前提35-39
- 3.1.2 西方生态伦理学的形成与争论39-40
- 3.1.3 生态伦理学概述40-42
- 3.2 我国生态伦理学的形成与建立42-45
- 3.2.1 我国生态伦理学的形成42-43
- 3.2.2 我国生态伦理学的建立43-45
- 第四章 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的的当代价值45-51
- 4.1 生态文明的产生—对工业文明扬弃45
- 4.2 生态文明的内涵与特征45-47
- 4.2.1 生态文明的内涵45-46
- 4.2.2 生态文明的的特征46-47
- 4.3 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资源47-51
- 4.3.1 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47-48
- 4.3.2 继承和宏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48-51
- 结论51-52
- 参考文献52-54
- 致谢54-55
- 作者简介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蔚;;建设生态文明 促进科学发展[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安永锋;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辐射防护通讯;2003年02期
3 潘岳;直面中国资源环境危机——呼唤以新的生态工业文明取代旧工业文明[J];国土资源导刊;2005年02期
4 鄯爱红;;佛教的生态伦理思想与可持续发展[J];齐鲁学刊;2007年03期
5 鲍小会;先民的自然崇拜与生态意识的萌芽[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方立天;;佛教生态哲学与现代生态意识[J];文史哲;2007年04期
7 邬q;;中国古代阴阳五行说呈现的整体统一论思想[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方时姣;;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J];学习与探索;2008年05期
9 傅华;中国生态伦理学研究状况述评(下)[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10 余谋昌;走出人类中心主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4年07期
,本文编号:7252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725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