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晋之际传统道德观念崩溃之考察
本文关键词:汉晋之际传统道德观念崩溃之考察
更多相关文章: 汉晋之际 传统道德观念 三纲五常 司马氏代曹 竹林士人
【摘要】:汉晋之际由董仲舒等人构建的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传统道德观念逐渐走向崩溃。其崩溃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汉魏之际,大一统局面的解体、军阀混战导致"君权神授"神话的破产;庞大的死亡数导致了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束缚人生自由的传统道德观念在新的生活方式的冲击中逐渐遭到人们的抛弃,开始走向崩溃之途。二是魏晋之际,司马氏代曹过程中疯狂的杀戮充分显现出传统道德的虚伪性和残酷性,竹林名士等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对传统道德观念予以深刻反思,对君王之制进行猛烈批判,传统的道德观念逐渐被瓦解。三是西晋时期,由于司马氏的"得位不正",致使统治者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既不敢坚持传统的道德观念,也不敢否定传统道德观念,进退失据的矛盾使人们在道德问题上莫知适从,由此导致传统道德观念彻底崩溃。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 汉晋之际 传统道德观念 三纲五常 司马氏代曹 竹林士人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魏晋时期的道德问题研究”(09YJA72001)
【分类号】:B82-092
【正文快照】: 汉晋之际的传统道德观念,指的是自西汉武帝以降逐渐形成的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道德观念。早在春秋战国之时,于孔子、孟子、韩非子等思想家的理论之中,三纲五常的思想已经有所显现。但是,作为一种完整的道德体系,则是形成于西汉中叶的董仲舒之手。董仲舒在其《春秋繁露·基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洪强;;“姜维之母”的疏漏——兼谈毛宗岗对嘉靖本《三国演义》中“逻辑错误”的修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2 王明前;;三国两晋财政体系演变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3 陈道贵;从佛教影响看晋宋之际山水审美意识的嬗变——以庐山慧远及其周围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4 胡秋银;试论郭泰之不仕不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5 胡秋银;南朝士人隐逸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6 段伟;;救灾方式对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影响——因灾录囚及其对司法制度的破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胡秋银;刘浩;;论永和人物——以刘`晕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王莉;;汉乐府挽歌歌辞考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张劲秋;;《春秋经传集解》训诂术语略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李和平;;略论古代西域文化对汉语的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慧斌;;试论南朝私学发展的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尹钧科;;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永定河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3 付开镜;;毒药与魏晋南北朝政治斗争和矛盾处理的关系(摘要)[A];毒理学史研究文集(第七集)[C];2007年
4 王贞平;;唐高祖、太宗两朝外交思想初探——以“德”与“义”为中心[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5 陈志强;代睿欣;白遵光;蔡炳勤;王昭辉;;重温手术源流对发展中医的启示[A];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研究新进展学习班暨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医学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赵明山;;“七篇大论”的撰著年代及其学术地位[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内经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12年
7 杜觐位;;试论蜀地得称“西海”之由[A];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高阳;;龟兹石窟壁画色彩特征初探[A];2013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赵联赏;;朱元璋对明代冕服制度的影响[A];明太祖与凤阳[C];2009年
10 丁功谊;;魏晋玄学的总结与终结——论郭象《庄子注》[A];东方丛刊(2004年第4辑 总第五十辑)[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陶然;协议离婚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范艳清;《史记》与魏晋南北朝文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石磊;郭象《庄子注》“理”范畴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张世敏;魏晋南北朝山水文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冷淑敏;再论王绩的慕陶情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谢南山;秦汉时期舆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景龙;陶渊明的政治情结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美迪;庾信后期心态与诗赋创作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艳芳;皮日休吴地创作与吴文化关系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明月;经济发展与蒙古族妇女的传统道德观念[J];北方经济;2003年04期
2 顾悦;超越西部传统道德观念,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道德观[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刘明贵;新技术革命与传统道德观念[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4 冯立鳌;“孝”——封建主义意识的深层劣根[J];理论导刊;1988年03期
5 陶佳珞;探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力作——《传统道德与当代人生》评介[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6 郑炳起,李建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新型道德观的建立提出了更高标准[J];空军政治学院学报;1997年06期
7 胡长贵;;对传统道德的两重性解析[J];宜昌师专学报;1996年01期
8 李奇;关于道德建设的思考[J];道德与文明;1993年05期
9 彭宏伟;;关于承接传统“孝道”的理论思考[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0 肖杰;继承中华好传统 重树道德新风尚——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研讨会综述[J];中华文化论坛;2002年01期
,本文编号:7340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734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