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自然观视域下的“诚信”伦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7 14:10
本文关键词:西方自然观视域下的“诚信”伦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美德论诚信观 规范论诚信观 目的论 机械自然观
【摘要】:“诚信”观念一直是西方社会得以确立与发展的思想基础,是其政治、经济、伦理生活得以运行的灵魂。然而,相较之它在古代社会的原初含义,西方近代思潮中的“诚信”更多地被解释为不具任何伦理涵义的“信用”。这一重要变化不仅局限于现代西方社会,更是经由全球化的进程波及到整个世界,以至于人们将“信用”替代“诚信”作为当下市场经济的基本保障。所以,对于这一转变的详细考察应该构成西方“诚信”伦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传统研究将“诚信”观念与其本体论基础及演进过程相分离来理解和思考,导致了当代“诚信”观念界定的含混不清,以及多种思想并存抗争的情况,特别是美德论诚信观与规范论诚信观相互抵触、无法融合。因此,本文旨在揭示西方古代自然目的论向近代机械唯物论的演变为美德论诚信观向规范论诚信观转变提供了重要本体论支持;并以此为基础厘清这一转变过程中所发生的重要理论的突破以及伴随而来理论缺陷;从而充分地理解规范论诚信观与美德论诚信观的各自长处与不足,为促成二者在当代的融合,建立和完善现代诚信观念和道德制度提供一种新的多元融合的伦理视角。 全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引言部分对导致美德论诚信观与规范论诚信观之间当代张力的理论渊源进行了简要分析,介绍两种诚信观构成基础与基本内容所发生的巨大改变,强调对观念背后的根源性问题的深度探究是本文写作的指导思想。 正文分为四个部分。主要采用历史演进的分析方法阐释西方传统社会中两种诚信观的发展脉络以及主要的本体论依据。通过厘清二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区别的根源性问题,剖析各自的长处和劣势。 第一部分通过对西方古代自然目的论与神学目的论伦理思想的论述,揭示美德论诚信的两种思想来源以及所形成的诚信观念,并进一步推导美德论诚信观向规范论诚信观演进的必然性。 第二部分通过对近代诚信观念赖以存在的自然观的解读,特别是关键人物霍布斯机械自然观对规范论诚信观的建立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阐释,对近代规范论诚信观的形成进行了详细梳理与条陈。 第三部分在霍布斯的研究所开启视域的基础上,概述了由卢梭与康德所确立的两种典型规范论诚信观的具体内容。 第四部分是对西方历史上这两种诚信思想的批判性反思。 结语部分则尝试着展望两种诚信观相融合的可能性,提出当代新诚信观建立所必须面对和首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美德论诚信观 规范论诚信观 目的论 机械自然观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2-0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3
- 一、美德论诚信观:西方古代自然目的论与神学目的论诚信思想13-27
- (一) 古希腊自然目的论诚信思想13-20
- 1. 柏拉图理念论中的诚信观念14-16
- 2. 亚里士多德目的论的诚信思想16-20
- (二)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目的论诚信思想20-27
- 1. 基督教最高诚信的渊源——上帝与人之间的契约21-23
- 2. 自然法的诞生:美德伦理向规范伦理的过渡23-27
- 二、美德论诚信向规范论诚信转变:机械自然观基础上的诚信思想27-37
- (一) 机械自然观对古代目的论诚信思想的弃置28-33
- 1. 诚信主体的改变29-31
- 2. 诚信规则的形成31-33
- (二) 霍布斯自然法对规范论诚信观念的影响33-37
- 1. 第—条法则——诚信建立的根据34-35
- 2. 第二条法则——诚信实现的手段35-37
- 三、两种典型规范论诚信观的确立37-44
- (一) 卢梭社会契约论诚信观的建立37-41
- 1. 无关善恶的自然状态——诚信作为美德的丧失38-39
- 2. 订约中交付一切权利——功利性诚信观的建立39-41
- (二) 康德绝对律令中的规范论诚信41-44
- 1. 对幸福论诚信思想的批评41-42
- 2. 义务论诚信观的最终建立42-44
- 四、西方传统诚信思想的批判反思44-48
- (一) 西方传统诚信观的不足44-46
- 1. 古代美德论诚信观的不足44-45
- 2. 规范论诚信观的不足45-46
- (二) 西方传统诚信观的当代价值46-48
- 1. 自然目的对诚信情感的培养46-47
- 2. 规范论对诚信行为的塑造47-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3
- 致谢53-54
- 附录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俊人;道德类型学及其文化比较视境──兼及现代伦理问题与罗尔斯和麦金太尔对话[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6期
2 郑也夫;信任:溯源与定义[J];北京社会科学;1999年04期
3 何怀宏;现代伦理学:在康德与卢梭之间[J];道德与文明;2005年01期
4 樊纲;“不道德”的经济学[J];读书;1998年06期
5 邵华;;论康德的德性伦理思想[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滕琪;“约定”背后的“自然”——略论卢梭社会契约论中隐含的自然法观念及其神学背景[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李宏图;;“新的科学,新的国家”:霍布斯思想略论[J];历史教学问题;2011年01期
8 王平;;目的论的谱系及其历史意义:从古希腊到康德[J];兰州学刊;2011年12期
9 李婧琳;;霍布斯新自然观之上的社会经济伦理研究——从“诚信”“契约”的视角切入[J];今日中国论坛;2013年15期
10 张卜天;;中世纪自然哲学的思维风格[J];科学文化评论;2011年03期
,本文编号:7457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745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