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论美德是如何可能的

发布时间:2017-08-31 11:19

  本文关键词:论美德是如何可能的


  更多相关文章: 伦理学 亚里斯多德 美德 习惯 品质


【摘要】:道德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规范和道德判断标准的教育,它还是一种美德教育,是造就学生成为一个好人和好公民的教育。要达成此目的,就需要我们的理论面向学生,面向社会和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和优良品质;形成同情心和优良道德感情;同时促成以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在实践中,它所造就的学生才是面向社会、且能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能体现道德教育的现实性和力量,实现其目的。
【作者单位】: 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伦理学 亚里斯多德 美德 习惯 品质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先秦儒家乐教文献的生成与思想演进”(12CZX032) 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社会主义工作价值观的时代构建及其现实意义”(13YJC710027)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启蒙时期的法德理性观比较研究”(2015BZX010)
【分类号】:B82-0
【正文快照】: 144道德教育无疑是面向学生、面向社会、面向现实的一种理论思维,它既要用理论教化学生,塑造其价值观,构筑其精神或灵魂世界,培育其理想信念,又要教会学生在面对现实和社会时,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来审视社会现实和人生,用这种理论思维来思考或拷问社会和人生中的诸多问题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善刚;;身行据乱 心写太平——康有为家思想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郑亚莉;;道德选择—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内在诉求[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3 李卫东;;论幸福的社会属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吴先伍;理性与情感:亚里士多德与孟子伦理思想的差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蒲德祥;;幸福组织:概念、思想溯源及研究框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许卫刚;陈林;;“善”与“仁”:孔子和苏格拉底道德思想的共通之处[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曹兴江;;论先秦儒家中庸思想与亚里士多德中道观的异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8 叶常林;;西方分配正义理论综述[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陈运春;;亚里士多德德性论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10 王艳霞;李立家;;幸福就是拥有上帝——浅析奥古斯丁的“幸福论”[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其昌;;信托财产权制度的特质及其经济学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高国希;;论个人品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晏辉;;论中国伦理学的三种形态[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孙桂丽;;也谈教育学术人生——学术的人生是至高的幸福[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全体辅导员;;华侨大学90后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压力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8年

6 张爱华;张有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韩志伟;;生产与技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嬗变[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8 汪凤炎;;“德”的含义及其对当代中国德育的启示[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9 陈忠;;实践:在世俗与神圣之间——“反省的实践观”及其哲学意义[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10 鲁明军;;谁之批判?何种现代性?——当代艺术批评的价值重思与实践检省(1990-)[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6 金世余;我国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昱;中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契约治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汪毅霖;以自由作为发展的理论框架和经验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郑爽;我国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朱海萍;维柯的诗性智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微;中古罗马天主教会经济伦理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丽英;因利诚信与因义诚信[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常春;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建设中的公平问题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肖劲舟;马克思和谐理论视角下中道思想的当代价值[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易显;侵权责任的法哲学基础[D];湘潭大学;2010年

9 徐盼;霍布斯的法律观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周志明;亚里士多德与孔子的德福观之比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学荣;信息高速传递对传统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2 金箴,林炜;试论道德教育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作用[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3 杨建荣;试论艺术在道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4 吴潜涛;日本道德教育的战后演变及其现行改革[J];道德与文明;2001年03期

5 梅萍;培养道德生活主体:21世纪道德教育改革之本[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6 陈炳水;道德教育应坚持人性原则[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7 房秀全;浅谈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8 兰军,周宗明;关于道德的道德教育的思考[J];襄樊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9 梁昱庆;高屋建瓴 视角独到——《道德教育论纲》评介[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齐心;论写作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山;;深圳特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特点及发展趋势[A];2003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特区发展与国际化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李国君;张树立;李彤辉;;运用传统美德故事进行道德教育[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二卷)[C];1993年

3 李立敏;;新时期中小学道德教育与实践研究报告[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文集(第七卷)[C];2004年

4 王立东;;略谈红色旅游对思想道德教育的创新[A];第四届“老教授科教兴国贡献奖”、“老教授事业贡献奖”颁奖暨老教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晶;;和谐社会语境下道德教育的困顿与克服[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雷搏;;对科技教育与道德教育历史冲突的认识[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7 雷搏;;对科技教育与道德教育历史冲突的认识[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8 米世雄;;加强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尝试[A];热爱祖国 振兴中华[C];2007年

9 王燃;;关于道德教育的若干思考[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10 麦建寿;;当前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现状和思考浅谈[A];2003年“求实、创新、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广西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项久雨;论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特征[N];光明日报;2004年

2 孙智;全社会都来关注道德教育[N];河北经济日报;2002年

3 王勤;道德教育要直面现实生活[N];浙江日报;2001年

4 徐京利;加强道德教育 促进新农村建设[N];联合日报;2006年

5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 刘余莉;呼唤道德教育[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6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李满意;在审美中进行道德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8年

7 重庆万州百安移民小学 张朝全;道德教育如何应对时代风暴[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西藏大学 王丽萍;西藏要着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N];西藏日报(汉);2013年

9 记者 李小龙;加强道德教育 培育创新思维[N];商洛日报;2013年

10 范士龙;从观念灌输到价值澄清的道德教育实践观转向[N];吉林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先军;论学校道德教育中的表扬[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魏筠;生活意义: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寻求[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周围;积极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许桂清;美国道德教育理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础[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太平;科技教育和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1998年

8 张夫伟;迷失与追寻[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丙元;当代道德教育价值危机审理[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鹏;诗在道德教育中的价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652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7652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9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