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与“德”、道德与非道德——韩非道德观的历史唯物主义考察
本文关键词:“道”与“德”、道德与非道德——韩非道德观的历史唯物主义考察
【摘要】:认为韩非为非道德主义者的观点,从古至今不绝于耳,然其理论依据、逻辑推理及研究方法皆存在不足。韩非所用的"德"与历时语境中的"德"以及当今所用的"道德"一词之间既有共性,也有差别。道德的内涵与外延因宏观的时代背景、微观的具体情景以及主客体关系的不同、所受到的多重政治必然性的实践抉择的不同而产生了多元复杂的道德关系,也导致道德的初始目的与最终目的之间存在着错位,同时考验着道德主体的道德辨别能力和抉择能力。法治是当时明主体道行德的最佳体现和必然选择,明主作为媒介通过法治最终达到的最高治世理想与对人民实现"常德"的目的进行了融合和统一。道德经过韩非思想的过滤之后变得更为复杂与精妙。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关键词】: 韩非 道德 非道德 常德 法治
【分类号】:B82-092
【正文快照】: 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对韩非其人其思想、甚至是整个法家思想体系,反对、批判、污蔑之声远远大于理性看待之音。时至今日,尽管韩非思想的研究成果已无法枚举,但争论仍在继续,尤其是关于韩非是否是一个非道德主义者的争论仍然存在。秦王朝的速亡导致汉代儒生对法家批判的开始,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晓兰;市场经济下的道德问题讨论综述[J];学术月刊;1996年03期
2 李德顺;从情感到理性——关于我国当前道德形势的再思考(续)[J];教学与研究;2001年06期
3 段文阁;社会道德操作的结构和特点[J];齐鲁学刊;2001年04期
4 马云峰,穆广德;道德与法制的关系及道德建设[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5 ;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J];文明与宣传;2001年11期
6 曾耀农;文艺与道德[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王琼玉;论科技与道德的关系[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2年01期
8 曾耀农;文艺与道德[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9 曾耀农;文艺与道德[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海;道德[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华龙;;道德、公德与私德[A];风正帆悬第二集——道德建设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郝文清;;论手机道德[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黄云明;;论法律与道德差异性认知的误区[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盖永德;;传统文化·传统道德·传统美德[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一卷)[C];1991年
5 杨丽坤;;关于休闲道德的几点思考[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6 吴玉琦;李清雁;;关于我国古代德育几个问题的评述[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一卷)[C];1991年
7 黄启后;;传统道德与基础文明[A];孔学研究(第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8 向世清;;目前科研单位实施职业道德与规范的途径与方法的思考[A];上海科技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管理研究会论文选编第九辑[C];2002年
9 赵士辉;;简论加强道德的组织评价[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10 吴承越;李爽;;伦理与现实中人的利益和需要[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教育——德育论丛(第二辑)[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培超;让高尚的道德回归生活、引领生活[N];光明日报;2006年
2 辽宁师范大学教授 杨秀香;科学发展需要道德支持[N];大连日报;2009年
3 郝贵生;道德建设中的领导行为[N];天津日报;2009年
4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王强;经济与道德能否相容[N];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中国伦理学会秘书长 孙春晨;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全民修身行动[N];中山日报;2012年
6 杨俊超 (作者单位:周口市公路局);浅析加强公路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N];周口日报;2006年
7 刘云华;倡导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N];中国教育报;2003年
8 上饶师范学院 詹世友;道德想象力具有四个维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9 夏一璞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尊严是外在存在与内在德性的统一[N];中国社会报;2010年
10 肖群忠;论和德[N];光明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信军;道德敏感性[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2 易珉;企业管理中的道德风险及其规避[D];中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小艺;面向生活的道德:现代西方“反理论”思潮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孙胜;论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变迁[D];中南大学;2005年
3 潘建红;科技与道德协调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4 管翠静;公共生活道德建设新论[D];山东大学;2008年
5 宋志广;道德原型观的调查及其内隐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6 张芳芳;道德回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3年
7 唐勇;道德分歧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郭雁南;道德底限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九洲;道德的本质及发生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10 陈玉玲;雅克·马里坦的道德教育哲学述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7835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783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