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感”的伦理思考——从舍勒到施密茨
本文关键词:“羞感”的伦理思考——从舍勒到施密茨
【摘要】:舍勒的羞感现象学是将羞感作为人的特性,从属于意识内在建构的先天形式,羞感的本质源于两种意识等级的对立,是通达"人本身"的开路者。羞感作为"爱的良知"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而在新现象学家施密茨看来,"羞感"是一种身体性情感,作为道德权威的自我审判。无论是舍勒还是施密茨的羞感现象学都建立在身心合一的基础上,但舍勒是从意向性角度分析羞感,施密茨是从情感空间角度分析羞感,而且施密茨的"羞感"超出了舍勒"羞耻的先天形式"的理解,而作为社会性与个体的身体性的统一。最重要的是施密茨将"羞感"置于道德规范情境中来理解。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
【关键词】: 羞感 伦理 气氛 权威 情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青年基金(14YJC720014)
【分类号】:B82-054
【正文快照】: 一、舍勒的“羞感”现象学理解(一)羞感的本质内涵1.羞感是人的特性。在舍勒看来,人之为人的特性表现在“羞感”,因其具有超越动物生命本能的精神或者说意识。作为人,而且仅作为人才有羞感,人是处于动物与神两种存在秩序和本质秩序之间的“桥梁”。人因其有精神,即思维、观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昕桐;;新现象学的情感伦理[J];道德与文明;2014年04期
2 倪梁康;;关于“羞恶之心”的伦理现象学思考[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张任之;;舍勒的羞感现象学[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李昕桐;;施密茨的“情境存在论”及其意义[J];理论与现代化;2013年02期
5 李昕桐;;施密茨的“人的解放与回归”及其意义[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崔爱芝;;论羞耻感的当代道德价值[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阮朝辉;;近五年国内马克斯·舍勒研究综述[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杨冉;;舍勒的“转回自我”小论[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8期
4 李昕桐;;新现象学的情感伦理[J];道德与文明;2014年04期
5 张任之;;自身感受与人格生成——舍勒人格伦理学中的“志向改变”问题[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6 崔亚玲;;小议舍勒的羞感现象学[J];华章;2012年09期
7 阮朝辉;;马克斯·舍勒的羞感理论再探——兼与相关学者商榷[J];前沿;2011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袁中树;舍勒人学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邵吟筠;载歌载舞的意味—歌舞电影的美学分析[D];浙江大学;2013年
3 花家涛;民族民间体育的空间生产[D];上海体育学院;2014年
4 刘致丞;耻的道德意蕴[D];复旦大学;2012年
5 王剑;先秦儒家义德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6 董雪;海德格尔形式显示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茹世青;论耻感[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晶;羞耻感教育模式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栾俊;孟子“良心”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4 崔亚玲;舍勒情感现象学之羞感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严秋雯;企业愿景的高瞻远瞩性:高层次情感的图景化呈现[D];厦门大学;2014年
6 马圣歆;肌理元素在图形设计中的成效和情感体验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4年
7 张婷婷;《板桥杂记》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守奎;罗晓梅;;马克思哲学“实践生存论存在论”的革命性变革意义[J];理论学刊;2008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民;论舍勒关于现代价值位移的思想及其意义[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李骅;;马克斯·舍勒怨恨理论的伦理之维[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张任之;;舍勒思想发展中的“谜”——兼评斯佩德《舍勒的伦理学人格主义》[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张任之;;舍勒的羞感现象学[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李建华;胡yN峗;;怨恨:价值比较的心理机制——马克斯·舍勒的德性观解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陈芷烨;;舍勒的佛教现象学诠释及其限度[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刘晓欣;;现代公私利益冲突根源的多元伦理解读——论韦伯与舍勒对公私利益矛盾产生根源的说明[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冯凡彦;;论舍勒价值情感现象学中的情感理性[J];兰州学刊;2009年03期
9 宗晓兰;;试论舍勒伦理学中的社群共同体[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张新标;周雪;;网络表达中的怨恨——基于舍勒现象学的分析[J];临沂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廷国;;舍勒宗教哲学引论[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包立峰;;怨恨与爱:舍勒就基督教道德对尼采的误解[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张尧均;;舍勒与梅洛-庞蒂心身关系论之比较[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何大为 杨欢;阿舍勒铜业:1~9月实现工业产值15.7亿元[N];阿勒泰日报(汉);2011年
2 记者 吴承坤;镇胜公路新胜段路地关系“浇铸牢固”[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3 同济大学欧洲文化研究院院长、哲学系教授 高宣扬;马克斯·舍勒:不遗余力地探究人的奥秘[N];社会科学报;2008年
4 郑汝林;阿舍勒铜业建设全面提速[N];中国矿业报;2003年
5 韩国良;阿舍勒:让盐碱地变绿洲[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7年
6 王廷猛;阿舍勒编印《安全知识读本》[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7 《新疆日报》记者 杨继春;阿舍勒公司应对危机“三不减”[N];阿勒泰日报;2009年
8 记者 颜耘;阿舍勒风光这边独好[N];阿勒泰日报(汉);2011年
9 艾彦;“怨恨”:资本主义精神的实质?[N];文艺报;2012年
10 韩国良;阿舍勒争创“四个一流”[N];中国黄金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革新;舍勒的人格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王艳;人心之序[D];复旦大学;2007年
3 韦海波;意向性与自行传达[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彩慧;论舍勒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及其意义[D];黑龙江大学;2009年
2 张萌;“同情”现象的本质及意义—舍勒的“同情”概念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长丽;论舍勒资本主义怨恨伦理思想[D];黑龙江大学;2008年
4 余珊珊;论马克斯·舍勒的死亡哲学[D];四川大学;2005年
5 廖菊;舍勒的秩序伦理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罗云;舍勒技术哲学思想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常可歌;舍勒知识观中的人学解析[D];黑龙江大学;2011年
8 张廉亚;舍勒“价值”观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9 王彩霞;舍勒的“怨恨”情感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滕健;情感现象学视域下的舍勒同情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925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79251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