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道德本体思想研究
本文关键词:董仲舒道德本体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董仲舒 本体论 道德本体论 天 天人论 天人感应 天人合一 人性论 春秋公羊学 阴阳五行学 三纲五常
【摘要】:“本体论”一词到17世纪才出现,人们把它看作从柏拉图到黑格尔的西方传统哲学的主干或者把它看作“第一哲学”或者可以说它还是各个哲学分支的理论基础。现代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很多也是依据对本体论进行批判与反思而发展起来的。何谓本体论?西方文化语境下的本体论和中国文化语境下的本体论又有着怎样的区别和联系?本体论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我们也只有真正弄清楚本体论是一种怎样的哲学形态,才能去判断在中国哲学史上是否存在本体论。中文的“本体论”含义非常广泛。对于中国哲学来说,本体论范畴非常的广泛,例如讨论世界的本原,或者讨论世界的根据,或者讨论世界的本体等等都可以说是本体论研究的范围。可是,为什么要研究本体论?研究本体论的意义何在?有人认为研究本体论没意义,认为本体论只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只是用来解释世界或宇宙本原的旧哲学,现在已经过时了,再说现如今自然科学发展如此迅速,再从事对本体论哲学进行研究也不需要了。有学者还这样认为,当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哲学被也已经被忽视了。现在再去研究本体论哲学也只是多此一举。然而,持有这样观点的人只是对本体论没有进行深入地了解,本体论虽然是一个历史概念,但它没过时,“本体论”又被人们追捧而且很热,这说明它在当代的重视程度和价值所在。在中国哲学界内,学者们也越来越重视对本体论的研究。然而,在中国,一些研究哲学的学者尤其是从事比较哲学研究的学者容易陷入一种误区,在研究本体论的时候,喜欢把西方哲学作为标准来“格”中国哲学,认为中国哲学根本不从在“本体论”哲学,甚至他们持有更为极端的观点,认为中国哲学不仅不存在“本体论”哲学,甚至中国根本没有“哲学”。然而,不管是西方哲学还是中国哲学,它们都有自己的本体论,只不过中西方哲学的本体论有着不同的概念和不同的思维逻辑。何又为道德本体论?道德本体论是探寻道德的终极根源之所在,从形而上学层面规定道德的本质属性。本论文把董仲舒道德本体思想作为研究对象,从而可以清晰地认识到董仲舒试图以“天”作为本体,董仲舒之学是天学,天是贯穿董仲舒哲学体系的一根主线,更是研究董仲舒哲学的起点所在。本论文研究董仲舒道德本体思想,可以看出董仲舒为什么这样做,董仲舒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论证他的思想,董仲舒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在董仲舒之前,已经有人对道德本体思想进行了探索与研究,那么,前人的研究有哪些不足与优秀的地方,有哪些是被吸纳进董仲舒自己的思想体系中。董仲舒对道德本体思想的研究又有哪些价值所在,对后来的思想家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都是本论文要探讨的地方。对董仲舒道德本体思想的研究可以看出,董仲舒继承和吸收了先秦时道家、法家、儒家、墨家、阴阳家等思想从而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董仲舒道德本体思想以“天”为始基来论证“人道”和“王道”从而他站在形而上学的角度为汉朝的统治作出合理性的论证,进而维护了封建社会的专制统治。先秦时的宗教天道观、天人论、人性论、春秋公羊学、阴阳五行学说更加丰富了董仲舒道德本体思想。董仲舒是春秋公羊学的大师,他为汉朝“大一统”理论作形而上的论证直接受益于《春秋公羊学》,他从天的高度,把《春秋》看成是表达天意的神圣之作。他结合阴阳、五行、天、地、人来完善天人感应思想,从而为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提供了神学依据,进而还限制了君权,还论证了汉取代秦的合法性以及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合理性。董仲舒所做的一切最后还要回到现实,服务于现实,从而满足现实政治的需要,进而建立了一整套对封建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三纲”、“五常”的伦理观,董仲舒也从形而上和形而下层面上完成了对“大一统”理论的形上论证。
【关键词】:董仲舒 本体论 道德本体论 天 天人论 天人感应 天人合一 人性论 春秋公羊学 阴阳五行学 三纲五常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2-0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绪论11-18
- 一、本论文选题的意义11-12
- 二、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综述12-15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及其自己的见解15-18
- 第一章 董仲舒道德本体思想的理论基础18-34
- 第一节 本体论与道德本体论18-20
- 一、本体与本体论18-19
- 二、道德本体论19-20
- 第二节 先秦儒家道德体系的形成与论证20-23
- 一、儒家道德体系的形成20-23
- 二、儒家前期道德体系论证23
- 第三节 董仲舒道德本体思想的哲学基础23-34
- 一、春秋公羊学23-32
- 二、阴阳学32-34
- 第二章 天之至尊:董仲舒道德本体思想34-41
- 第一节 道之大原出于天34-37
- 一、天是创造宇宙万物的自然之神35
- 二、天是人类社会的至上神35-36
- 三、封建伦理化的天36-37
- 第二节 法天立道37-40
- 一、王道取法于天37-38
- 二、天赋善恶论38-40
- 第三节 天不变道亦不变40-41
- 第三章 天人感应:董仲舒道德本体思想的建构方法41-55
- 第一节 同类相感41-47
- 一、神秘的“天人感应”思想41-43
- 二、天人同类相感相应43-47
- 第二节 阴阳比附47-52
- 一、天之大者,在阴阳,阳尊阴卑48-49
- 二、五行相生相胜,,五行有变49-51
- 三、整合天、地、人、阴阳五行51-52
- 第三节 天人合一52-55
- 一、天人相通、相感53-54
- 二、天人合一的价值追求54-55
- 第四章 天赋道体:董仲舒道德本体思想的历史意义与理论价值55-69
- 第一节 道德纲常的合理论证55-61
- 一、确立封建人伦关系的“三纲”56-59
- 二、规定封建社会的道德原则——五常59-61
- 第二节 提出道德教化的理论依据61-64
- 一、重德教,轻刑罚61-63
- 二、化性为善,选拔人才,天下融合63-64
- 第三节 为汉代大一统作形上论证64-65
- 第四节 董仲舒道德本体思想的批判与反思65-69
- 结语69-70
- 参考文献70-73
- 致谢73-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金生;现代哲学对本体论的批判及其意义[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李海青;“本体论与马克思哲学”研究述评[J];理论学习;2005年04期
3 李桂萍;;马克思本体论批判的当代意义[J];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4 王东胜;龙鑫;;人学本体论批判[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张丽英;谢维营;;古代属性本体论批判[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宋伟;;传统本体论批判与艺术本体论追问[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7 谢维营;;西方近代精神本体论批判[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李幼苏;论马克思主义的艺术本体论——兼评《当代美学核心:艺术本体论》[J];社会科学;1990年03期
9 黄大启;;解蔽被遮蔽了的主体——兼论认识论层面的本体论批判[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10 李海青;赵玉洁;;传统本体论的幽灵——评所谓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J];社会科学评论;2006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林正萍;董仲舒道德本体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2 段立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生存本体论[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981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798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