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何以可能
本文关键词:慈善何以可能
【摘要】:论证"慈善何以可能"是慈善理论研究和慈善实践研究的首要问题。回答这一首要问题,笔者以为需从"财富的本质属性使然、社会运转的内在要求、施助者自身道德认知"三个层面去求索其自在之理。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关键词】: 慈善 财富 社会运转 道德认知
【基金】:第56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风险社会与公益慈善之中国研究”(2014M561000)
【分类号】:C913.7;B82-05
【正文快照】: 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慈善逐渐成为社会大众广泛关注并积极参与的社会事业。就其概念而言,“慈善”作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道德现象与社会活动,是指施助者在良心、慈悲、怜爱等道德心理驱动下基于人道主义精神,通过某种方式或途径而自觉自愿地向社会弱势群体中非亲人、非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董必荣;;财富:社会存在本体论追问——全国财富哲学高级研讨会述评[J];哲学研究;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路;解光云;;析论早期基督教“博爱”思想产生的背景[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2 敖四;;契约伦理:企业效率与责任统一的内在基石[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李莹;;浅析《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英国中产阶级的精神困境与出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4 崔浩;;探析亚当·斯密的道德同感说[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5 何强;;虚拟与现实:“两个世界”与同一道德人格[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6 孙玉姣;;加强行政伦理建设 推进构建和谐社会[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2期
7 沈湘平;全球化研究的人学转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曾华锋;钱彦琮;陈晓兵;;武器研发的伦理困境与科学家的道德责任[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9 李玉;;普世价值是否及何以可能[J];才智;2009年24期
10 徐亚丽;崔丽;;中西社会工作“爱”的思想对比[J];才智;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代峰;;论康德的尊严观[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李毅红;;公德教育与北京的世界城市建设——以公共图书馆建设为例[A];世界城市北京发展新目标——2010首都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杨朝霞;;论动物福利立法的定位——道德法律化的视角[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之沧;;论建立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5 任俊华;李朝辉;;黄宗羲与霍布斯的人性论之比较[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刘春芳;;论西方浪漫主义运动的伦理观[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张胜兰;;《虹》中人物之间的伦理关系[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赵东喜;;财富与价值范畴的深度比较与应用[A];“外国经济学说与当代世界经济”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20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炼;张君劢的伦理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刘丁鑫;新农村道德建设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黄晶梅;中国政府公务员行政伦理失范治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姚林群;课堂中的价值观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喻文德;责任原则:公共健康的伦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梁德友;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8 张国立;纪昀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罗光强;精神分裂症临床干预过程中知情同意问题的伦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李广义;《太平经》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盛男;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伦理思想探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丽英;因利诚信与因义诚信[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贤蓉;论阿诺德·贝内特《克雷亨格》中的父子关系[D];湘潭大学;2010年
5 金国婷;高中生的爱情观与爱情教育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祖联;高考移民:基于教育公正的审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彬;慈善意识:我国慈善事业的伦理困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艳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道德教育[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卫华;马克思哲学价值论及其当代意义[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冷和平;高职医学院校人文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才明;论道德认知及其能力培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窦炎国;论道德认知[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谢惠媛;;理性:道德认知的必要途径——由道德认知发展的分阶理论获得的启示[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任强;郑信军;胡瑜;;继承与超越:道德认知发展研究的演变[J];心理研究;2008年05期
5 陈雅萱;;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道德认知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群文天地;2012年23期
6 杨衍球;曾钊新;李建华;;论道德认知[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89年03期
7 顾海根;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研究方法评述[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0年03期
8 郭本禹;道德认知测量方法评介[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4年05期
9 易法建;论道德认知[J];求索;1998年03期
10 徐秀宏;;我国当代大学生道德认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山西青年;2013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任华明;李隆华;;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模式提高学困生道德认知水准[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2 顾海根;;上海市中学生道德认知发展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3 郭托娅;;论借鉴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实践对青少年犯进行矫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根跃 丁晓攀 浙江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中国儿童亲社会性说谎: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记者 史俊颖;弘扬“五四”精神 奉献青春力量[N];四平日报;2014年
3 威海工业技术学校 高军;职业道德课应向学生生活贴近[N];中国教育报;2011年
4 刘冬梅;为者常成 行者常至[N];天津日报;2014年
5 常宣文;团结互助 共筑和谐[N];常州日报;2006年
6 曹继军;上海市卢湾区:文明城区创建凸显市民主体[N];光明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黄春梅;思考,,是研究生的第一素质[N];三峡日报;2008年
8 江苏省镇江一中 王生;“宽容教育”不可太“宽”[N];中国教育报;2004年
9 本报评论员;在职责岗位中砥砺品质[N];人民法院报;2012年
10 本报特约评论员 耿银平;封杀无助提高“免疫力”[N];法制周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文凤;论道德态度[D];中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伟英;初高中学生道德认知能力衔接培养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2 许勇;小学生道德认知条件的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3 崔映飞;儿童青少年道德认知与宽恕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尚妍;大众传媒对大学生道德认知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5 徐秀宏;我国当代大学生道德认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6 刘晓倩;网络文化境遇下青少年道德认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罗永莉;职业中专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蒋云蔚;道德认知—当代道德困境的症结[D];苏州大学;2014年
9 陈丽;论初中生道德认知能力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紫瑛;学生的惩罚认知及其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771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877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