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犹太教和儒教成圣论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3 18:35

  本文关键词:犹太教和儒教成圣论的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犹太教 儒教 成圣 上帝 道德建设


【摘要】:犹太教是犹太人长期信奉的古老宗教,强调内圣外王的儒教在中华文明中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尽管表达方式不同,但两种宗教都曾提出一种“成圣”的概念。在犹太教中,上帝创造人、启示人,最后救赎人,而人所谓的成圣在道德修养方面必须要以全能、全知的上帝为前提,需要去接近上帝而成圣;儒教从先秦时期就把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立为人生格言,并且追求“天人合一”的形而上境界,其中无不以自我的修养为前提。二者的主要区别集中在:首先是犹太教和儒教关于圣这个概念的理解,前者是探讨人神关系二元论,后者则是对天人关系、普世济生的道德追求。其次是犹太教和儒教在形而上学层面上对成圣依据的理解,这一方面就集中体现在犹太教神本主义和儒教人本主义关系的对比。成圣的方式上,犹太教则偏重于犹太人与上帝特殊关系的思考,以及如何去对待上帝;相比之下,儒教则提出了从自己做起,通过自己的修行修养,使自己成为圣贤。由于犹太教和儒教对圣的追求方式不同,还造就了两种不同的民族心理、社会生活习惯、民族精神与伦理道德。通过对犹太教和儒教成圣方式的比较研究,最终将二者中的道德精华部分提取出来,可从宏大和精微相互结合的意义上找到它们对中国当代道德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犹太教 儒教 成圣 上帝 道德建设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2-05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15
  •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9-10
  • 1.1.1 选题目的9
  • 1.1.2 选题意义9-10
  • 1.2 相关研究综述10-13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13
  • 1.3.1 研究思路13
  • 1.3.2 研究方法13
  •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13-15
  • 1.4.1 研究的创新点13
  • 1.4.2 研究的难点13-15
  • 第2章 犹太教和儒教关于圣内涵的比较15-22
  • 2.1 犹太教关于圣的理解15-18
  • 2.1.1 一神论15-17
  • 2.1.2 人神关系17-18
  • 2.2 儒教关于圣的理解18-21
  • 2.2.1 天人精神境界18-19
  • 2.2.2 普世济生19-21
  • 2.3 二者对“圣内涵”理解的区别和联系21-22
  • 第3章 犹太教和儒教成圣依据的比较22-31
  • 3.1 犹太教神本主义22-25
  • 3.1.1 创世论22-23
  • 3.1.2 上帝启示论23-24
  • 3.1.3 上帝救赎论24-25
  • 3.2 儒教人本主义25-29
  • 3.2.1 根于人道25-27
  • 3.2.2 人之本心27-29
  • 3.3 二者成圣依据的异同29-31
  • 第4章 犹太教和儒教成圣方式的比较31-39
  • 4.1.犹太教成圣方式31-35
  • 4.1.1 犹太教入圣方式:与上帝特殊关系31-33
  • 4.1.2 犹太教成圣方法:待上帝33-35
  • 4.2 儒教成圣方式35-38
  • 4.2.1 儒教为圣之基:天道与人性35-36
  • 4.2.2 儒教成圣之路:反求诸己36-38
  • 4.3 二者成圣方式的异同38-39
  • 第5章 两种成圣方式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和启示39-43
  • 5.1 犹太教成圣论对社会生活的影响39-40
  • 5.1.1 犹太教成圣论对犹太人社会生活的影响39-40
  • 5.1.2 犹太教成圣论对当代中国道德文明建设的启示40
  • 5.2 儒教成圣论对社会生活的影响40-43
  • 5.2.1 儒教成圣论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40-41
  • 5.2.2 儒教成圣论对当代中国道德文明建设的启示41-43
  •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6
  • 致谢46-47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才俊;;基督宗教与孙中山之“自由、平等、博爱”观[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12期

2 文学平;;人性尊严的四种论证方式[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3 王泽应;;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基本价值旨趣和特质探论[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4 肖群忠;;论律己[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5 罗国杰;;刘宗周的“慎独”思想及其在道德修养上的重要意义[J];齐鲁学刊;2013年01期

6 江畅;;西方古代德性传统的三源泉及其交汇[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7 查常平;;《马可福音》中的两个群体——从耶稣与犹太会众的关系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8期



本文编号:9068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9068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6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