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家庭伦理的核心精神与现代重构
本文关键词:儒家家庭伦理的核心精神与现代重构
【摘要】:中国当代社会处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双重转变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家庭伦理的变化引起了广泛重视,与此相关的社会伦理的重构也成为迫切的课题,这也是当下从民间到官方都对儒学的重光抱有热切期待的原因之一。言及儒家伦理价值的当代实践,既非全盘改过,亦非简单复活,而是在现代价值导向下的重新认肯、转换性地阐扬与发挥。有鉴于此,我们组织了"儒家伦理观念的现代转型及其方向"这一专题来讨论儒家从家庭伦理衍生的传统价值之意义、转换方向及其向现代社会通过转换而输送的核心理念等问题。本专题以转型问题开端,以价值自我认定奠基,以传统价值的现代确认和学理规范化作为定位;而转换则以从差异性和伦理义务到责任伦理、从诚敬的本体性到现代性仁学的升华为走向,是为其逻辑顺序。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哲学学院;
【关键词】: 儒家伦理 现代转型 方向
【分类号】:B823.1;B222
【正文快照】: [主持人语]中国当代社会处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双重转变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家庭伦理的变化引起了广泛重视,与此相关的社会伦理的重构也成为迫切的课题,这也是当下从民间到官方都对儒学的重光抱有热切期待的原因之一。言及儒家伦理价值的当代实践,既非全盘改过,亦非简单复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宏;;宋明理学家对《大学》主旨定位之差异[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李霞;论道家在宋明新儒学形成与演变中的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郭振香;论《礼运》与《中庸》在治政之道上的分野[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4 盛险峰;;论五代中央职官的“失职”与“君主专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刘洋;;汉代“不道”罪考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杨星;;罗从彦之政治思想观[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雷戈;;中国思想史研究中的概念省思[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8 林济;;程敏政统宗谱法与徽州谱法发展[J];安徽史学;2008年04期
9 王叙黄;;略谈游酢及其在安徽的事迹[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10 贺为才;;作为生态文明界标的徽州村镇人居环境建设[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建立;;闽学与佛学之关系研究——以朱熹哲学思想为中心[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进;;朱熹宗教观探析[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高建立;;从心性论看朱熹对佛学思想的吸收与融会[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徐阳光;;论财政转移支付法与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理念之实现[A];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东方朔;;善何以可能——论荀子的“性恶”理论[A];《与孔子对话——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庙第四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周绍强;张玲玲;;夫妻财产制度的性质问题探讨[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张志永;;建国初期干部婚姻问题辨析:以1950—1956年河北省干部群体为例[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朱玲;赵京生;;《内经》针灸概念术语的文化诠释[A];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黄石明;;论“乐”:泰州学派韩贞美学思想的审美模式[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10 屓海生;;郭店竹简《六德》所言丧服制度[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九、十合辑)[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郑现U,
本文编号:9186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918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