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隐居民俗与孝道——兼谈公共民俗学

发布时间:2017-09-26 06:06

  本文关键词:隐居民俗与孝道——兼谈公共民俗学


  更多相关文章: 隐居 民俗 孝道 日本 公共民俗学


【摘要】:居住民俗研究将居住空间的习惯性使用、建筑形式、建筑过程中的民俗仪式和禁忌、隐居行为等都包括在关注视野之中。而隐居与孝道关系密切,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社会传统家族制度和民俗行为的继承与变迁,隐居民俗各种形态的形成与变容也显示出今日社会老人生活形态和观念之变化。对隐居民俗的调查研究及各学科对研究应用的回顾,表明21世纪的民俗学应更加关注学术为社会服务,强化"公共民俗学"(Public Folklore)实践。
【作者单位】: 日本首都大学东京人文社会系;
【关键词】隐居 民俗 孝道 日本 公共民俗学
【分类号】:K890;B823.1
【正文快照】: 衣食住行研究是民俗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居住民俗研究将居住空间的习惯性使用、建筑形式、建筑过程中的民俗仪式和禁忌等都包括在关注视野之内。人们依据一定的民俗意识所进行的民俗性搬迁(即隐居行为)的研究也包括在内。本文以隐居与孝道为题描述日本民俗研究的一个侧面,记述今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生;历史学与民俗学关系析论[J];史学理论研究;2003年02期

2 陈泳超;我对于民俗学的学科理解[J];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03期

3 刘德龙;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民俗学"——读江帆的《生态民俗学》[J];民俗研究;2004年04期

4 ;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J];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06期

5 戴岚;西方民俗学与文学之“民间”[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廖明君;张士闪;;艺术民俗学研究:将乡民艺术“还鱼于水”——张士闪教授访谈录[J];民族艺术;2006年04期

7 李霞;;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学的历史、理论与方法》读后[J];民俗研究;2006年03期

8 高丙中;;中国人的生活世界:民俗学的路径[J];民俗研究;2010年01期

9 尚光一;;我国民俗学教材的回顾与思考——以五部代表性民俗学教材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从经验中来到经验中去:民俗学研究的新路径[J];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田国男;关敬吾;王汝澜;;民俗学研究的出发点[A];域外民俗学鉴要[C];2005年

2 萧放;;钟敬文与历史民俗学的学科建设[A];纪念钟敬文诞辰一百年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钟敬文;;序言[A];域外民俗学鉴要[C];2005年

4 理查德·多尔逊;田小杭;;民俗学[A];域外民俗学鉴要[C];2005年

5 上野和男;陈秋帆;;都市民俗学[A];域外民俗学鉴要[C];2005年

6 石国义;;论民俗学在社会历史文化研究中的地位[A];水家学研究(四)论文集[C];2004年

7 肖立;;礼失求诸野:论钟敬文的民俗学研究[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8 陶思炎;;回忆钟老的几点教诲与鼓励[A];民间文化的忠诚守望者——钟敬文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文集[C];2013年

9 刘铁梁;;村庄记忆——民俗学参与文化发展的一种学术路径[A];民间文化的忠诚守望者——钟敬文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文集[C];2013年

10 田克华;;传统民俗文化在当代的退位与升温[A];荆楚文化与民俗论丛——1997—2001湖北省群众文化获奖论文汇编[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王萍;云南省民俗学会成立[N];云南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新兰 沙岩;芬兰民俗学: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翟江玲;民俗学发展重在学科理论体系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杨敏;民俗学研究“盯上”网络空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5 ;民俗学小史[N];北京日报;2002年

6 曲彦斌;民俗学应为社会进步作贡献[N];光明日报;2002年

7 辽宁社会科学院 吴世旭;民俗学:先看懂自己[N];社会科学报;2004年

8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黄敏辉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蔡丰明;民俗学真到如此境地了吗?[N];社会科学报;2004年

9 李霞;民俗学向哪里去?[N];中华读书报;2006年

10 张晶;《中国艺术民俗学》略评[N];光明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龙;论新时期民俗学的发展阶段[D];山东大学;2007年

2 穆昭阳;中国现代民俗学发端史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3 王新艳;近代日本都市民俗学的发展对中国都市民俗学的借鉴意义[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盖新亮;常识——一个民俗学的范畴和研究向度[D];温州大学;2009年

5 廖尚可;顾颉刚早期民俗学理论与实践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杨春;民俗学田野调查的影视记录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娜布其;蒙古马鞍具的民俗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8 琚利芬;洋节在上海发展转型的民俗学思考[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姚向奎;孙作云民俗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10 茅正圆;回归民俗的生活世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218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9218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a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