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道德修养模式的现代转型
本文关键词:论传统道德修养模式的现代转型
更多相关文章: 中华传统 道德修养 现代转型 社会生活 道德疏离
【摘要】:人的道德修养,不仅生成于其生活所依托的微生态,而且更为受制于其所处的宏观社会形态。任何脱离社会生活历史进程的道德实践无疑是一种自我放逐,必将处于逐步疏离化、边缘化的尴尬境地。社会形态由同质性向异质性的深度转换,必然要求传统道德修养模式要及时顺应和努力契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和本真需求,逐步实现从封闭到开放、从整体到个性、从传统到现代、从理想到现实的整体性转型,以建构合乎中国当代社会公民生活方式和道德意愿的现代性道德修养模式,从而有力推进社会转型期道德实践的有序良性发展。
【作者单位】: 南通大学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南通大学杂志社;
【关键词】: 中华传统 道德修养 现代转型 社会生活 道德疏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5Y JC710 052)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MLD008)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6SJD710021)
【分类号】:B822
【正文快照】: 一、传统道德修养模式的“三大文化特质”人类社会的基本发展形态大致分为两类:同质性社会与异质性社会。同质性社会通常表现为社会民众归属于共同的政治共同体,并拥有大致相同的政治认同、理想信仰和价值追求;异质性社会中的民众虽然在信仰、价值和认同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依然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承校;论王通的道德修养观[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0年02期
2 赵政一;论新时期道德修养[J];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3 雷新华;浅谈道德修养与科学思维[J];云南科技管理;2002年03期
4 顾世群;传统“居敬”的道德修养方法及其现代整合[J];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04期
5 欧阳君山;;道德修养是个经济学问题[J];民主与科学;2006年06期
6 刘书林;;社会思潮与道德修养——理想、价值与胸怀[J];中国德育;2008年08期
7 李兰芬;;论中国社会转型中的道德修养[J];道德与文明;2009年01期
8 何良安;;道德修养与领导智慧[J];湖湘论坛;2011年05期
9 葛君梅;;试论儒家的道德修养方法及其当代的借鉴价值[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22期
10 仁惠;;谈谈道德修养[J];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杰;;《大学》之道:建构道德修养体系[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三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李奥烈;;孔子的伦理道德思想与政治文明建设[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李勤民;;将道德修养进行到底——话说朱熹道德修养的三种境界[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4 邹顺康;;孔子、孟子道德修养思想之比较[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5 李煌明;;《论语》与现代人的道德修养[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陈德安;;荀子论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南昌城市精神调研课题组;诚信[N];南昌日报;2007年
2 响水县政协研究室 于海湘;做人之道 以诚为本[N];江苏经济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管茜;朱熹的道德修养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2 赵青法;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对警察道德修养的价值[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3 李楠;论先秦儒家道德修养观及其现代价值[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287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928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