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奢侈性消费的道德批判

发布时间:2017-09-27 15:23

  本文关键词:奢侈性消费的道德批判


  更多相关文章: 奢侈 奢侈性消费 道德批判 伦理对策


【摘要】:目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与日俱增。但是,消费行为背后奢侈性消费的不良事件也频频发生。几十万的年夜饭,山西煤老板千万嫁女儿,“购机团”,“炫富门”,甚至有人竟割肾只是为买名牌手机。中国传统的“黜奢崇俭”的消费道德观念也正在被人们所淡忘,而消费又是关乎道德的行为,消费领域的不道德现象的发生必将会对社会的道德风气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本文试图通过从伦理的角度来分析奢侈性消费的现象,从而给出合理的道德治理措施。奢侈性消费现象的不断发生,对当代社会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诸如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社会矛盾激化、人的异化和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奢侈性消费现象的出现是文化、个人心理、政策制度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的。制度方面,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公正性的缺失,致使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造成了人们之间消费水平的巨大差异。社会文化层面上,中国人“面子”文化的根深蒂固从而使人们公德心、道德意识淡薄,导致了奢侈性消费的陋习。社会心理层面,比阔气、讲排场的炫耀性和攀比性消费心理的失衡。个体价值观方面,异化消费使人们对消费转化为对自身欲望的消费,使人对物的控制和操控转化为物对人的控制,人成了商品的奴隶,人们把奢侈性消费与幸福等同,片面追求对物质欲望的享受,而忽视了对精神层面的追求。针对当今社会奢侈性消费种种道德失范现象的不断发生,社会必须采取一定的道德治理措施。首先,社会要倡导人们树立绿色消费的伦理理念,从而唤起人们消费时的“道德良知”和“生态良知”,从而自觉摈弃由奢侈性消费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提高消费者的社会道德责任感,从而做到适度消费、理性消费。其次,构建合理消费秩序,一是构建以公正为目标的社会收入分配制度,缩小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二是加强人们个体自身的消费道德教育,使人们认识到消费与道德之间的关系,规范人们不良的奢侈性消费行为。三,加强大众媒体特别是广告的道德责任建设,使广告商、媒体等必须把“信用至上”作为自己宣传商品的核心;另外,增强消费者对广告等媒体的虚假夸张信息的道德批判意识,强化舆论引导引导合理消费。
【关键词】:奢侈 奢侈性消费 道德批判 伦理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2-05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第一章 绪论10-15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10
  • 第二节 文献综述10-13
  • 第三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13-14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14-15
  • 第二章 奢侈性消费的定义及影响15-26
  • 第一节 奢侈性消费的定义与特征15-19
  • 第二节 奢侈性消费对生活的不良影响19-26
  • 第三章 奢侈性消费出现的原因26-39
  • 第一节 制度公正缺失26-29
  • 第二节 文化观念影响29-31
  • 第三节 社会心理失衡31-34
  • 第四节 个体价值观扭曲34-39
  • 第四章 奢侈性消费的道德救治39-50
  • 第一节 倡导绿色消费和建设节约型社会39-41
  • 第二节 构建合理消费秩序41-48
  • 第三节 加强大众传媒的伦理道德责任建设48-50
  • 结语50-51
  • 参考文献51-53
  • 致谢53-54
  • 作者简历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晏榕;;政府在调控收入分配中作用的机制创新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郭宏;郭罕卓;;伦理调节、个体德性与我国的收入分配[J];道德与文明;2006年05期

3 邱泰如;;论收入分配的效率和公平[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4 芮桂杰;收入分配差距利弊谈[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5期

5 沈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收入分配理论探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6 刘绍斌;对收入分配差距与调控的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7 王森;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化的成因及其对策分析[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米素萍;;和谐社会构建中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问题探析[J];沧桑;2008年02期

9 沈岚,马正德;衡量收入分配差距大小的一般标准[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10 王宋涛;;收入分配对中国居民文化消费的影响研究[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国楹;;社会主义收入分配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A];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全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9年

2 武学民;;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对策[A];第七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6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业圳;;收入分配与个人努力程度的相关性研究[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福建师范大学代表论文集[C];2006年

4 阮宜胜;;论财政调节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差距[A];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邹东涛;;收入分配与贫富和谐的冷思考[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专辑[C];2007年

6 孙祖芳;;政府在构建公平收入分配制度中的职责与对策[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7 吴彩虹;;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差距[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钟若愚;;收入分配制度的国际比较——激励理论与实践考察的一种思路[A];2003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特区发展与国际化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陈广汉;;论收入分配的模式与调整[A];当今中国经济学八大理论热点[C];1994年

10 唐绍欣;;中国脑体收入分配:制度变迁及其特征[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上)[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谷亚光;各国收入分配差距呈扩大趋势[N];中国改革报;2005年

2 李闻;功能收入分配和规模收入分配[N];社会科学报;2000年

3 孟令军;效率与公平关系下的收入分配差距[N];鞍山日报 ;2007年

4 孟令军;效率与公平关系下的收入分配差距[N];光明日报;2007年

5 张军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公共情绪与收入分配[N];经济观察报;2007年

6 詹小洪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经济学家茶座》特邀执行主编;收入分配差距原因再认识[N];中国改革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杨仕省 林晓;收入分配方案“八年抗战”[N];华夏时报;2011年

8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杨志勇;收入分配制度断想[N];中国财经报;2012年

9 记者 朱磊;建立收入分配法律体系[N];法制日报;2012年

10 著名经济学家 梁小民;收入分配,治标与治本[N];广州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桂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曲国丽;中美第三次收入分配透明度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李玲;公共政策视角下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及国际借鉴[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林秀珍(LIN Hsiu-cheng);基于收入分配视阈的居住正义国际比较[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5 孙浩进;中国收入分配公平的制度变迁[D];吉林大学;2009年

6 刘乐山;基于财政视角的中国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7 祝洪娇;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与两极分化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8 张晏榕;政府在调控收入分配中的作用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周青梅;转型期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10 贾冰;政府稳定偏好下中国收入分配制度变迁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秋霞;论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D];广西大学;2008年

2 汪芳;初次收入分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3 陈振;论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对消费的影响及对策[D];湘潭大学;2011年

4 高凤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下收入分配差距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5 关搏;中国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相互影响的数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6 陈巍;居民收入分配领域中的政府责任问题[D];长春工业大学;2013年

7 薛叔同;基于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视角下的个人所得税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5年

8 周彬;马克思的按劳分配思想及其发展与创新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9 怀文娟;个税再分配效应的测量及对城镇居民的调节作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10 周卓见;收入分配不均衡对出口贸易影响的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304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9304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e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