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中华传统美德是价值观自信的深厚思想根源

发布时间:2017-10-05 20:37

  本文关键词:中华传统美德是价值观自信的深厚思想根源


  更多相关文章: 中华传统美德 价值观自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价值观自信是人们对自身所持有的价值观念的充分肯定和高度信任,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凝聚与社会创造功能。价值观自信与文化自信和社会实践密不可分。我国当代的价值观自信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中华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特质和精神实质的集中体现。应充分挖掘中华传统美德中的积极成分,如民胞物与、良政善治的治国理念;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仁爱共济、立己达人的社会关爱思想以及上善若水、正心笃志的人格修养理论等思想根源,切实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中华传统美德 价值观自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金】:2014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2014B032)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B82-092
【正文快照】: 价值观自信的树立,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只有追本溯源、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星空”,而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是价值观自信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根基。要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必须从传统美德中寻找思想根源。一、价值观自信的涵义解读价值观实质上指的是一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莲;阴阳变易观念及其思维方式[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徐和平;胡志斌;;解析中国古代无讼理念的成因[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刘书芳;;乡土建筑中的传统文化印记——以临沣寨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8期

4 答浩;;立人之基 重德之本——论孔子修身理论形成的文化基础[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5 赵青;;从道家思想解读电影《阿凡达》[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6 鞠曦;《周易》与易学[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宋野草;;从儒家的圣人观看其现代价值[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傅道彬;《屯》卦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管宗昌;;《吕氏春秋》对浓缩型历史典故的运用及其文学意义[J];北方论丛;2010年03期

10 盛险峰;;《新五代史》的理性与价值[J];北方论丛;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阎耀军;索宝祥;;我国古代前馈控制思想对现代社会管理的启示[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陈鸿祥;;当代视野里的秋白意蕴[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8年

3 陈鸿祥;;当代视野里的秋白意蕴[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9年

4 沈铭贤;;天人合一:意义与争论——地震灾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新思考[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5 尚彦军;傅冰骏;蒋毅;李坤;;由工程事故反思论及“生态地质工程学”[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C];2014年

6 景海峰;;“理一分殊”释义[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九辑】(下册)[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胜坡;二十世纪易学本体论的两条基本路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3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4 张燕;《周礼》所见王室起居职官专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吕韶钧;舞龙习俗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6 蔡树才;《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七)》文献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梅军;濒危的家园[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崔朝辅;《易纬》易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邵金峰;中国画论中的生态审美智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张艳花;毛姆与中国[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阳丽波;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2 杨巧燕;初中语文“生本教学”的若干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世红;彭龟年哲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吴丹洁;探寻“三生”教育智慧[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新岭;中国古典美学“象”范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梅婉婷;关于中国画山水的时空感[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7 谭红;艾默斯特镇的雏菊与明水泉畔的江梅[D];西南大学;2011年

8 赵振国;马王堆帛书《衷》篇《易赞》章新探[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徐静;先秦文献中的“中”[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孙金南;从品势演练的角度解析跆拳道文化内涵[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花;;中华传统美德在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价值探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年01期

2 杜振吉;;探究古今人伦之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读《中华伦理范畴》丛书[J];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09期

3 赵玉丰;;关于优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践的研究[J];才智;2009年11期

4 曹辉;;走在回家的路上——有感《中华传统美德十二讲》的出版[J];伦理学研究;2010年03期

5 颜毓洁;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及特征[J];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6 臧乐源;把中华传统美德推向世界[J];中华文化论坛;1998年02期

7 ;承中华传统美德 兴文明礼教之邦[J];泉州文学;2013年11期

8 任孝廉;略谈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J];石油政工研究;2001年02期

9 杨媚;;中华传统美德的现实意义[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朱若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培育跨世纪人才[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栾传大;;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培育中华民族精神[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文集(第七卷)[C];2004年

2 张启生;;传承中华美德 促进学生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2)[C];2013年

3 郭春鹰;;学习郭明义精神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A];追寻雷锋的足迹:当代雷锋郭明义[C];2013年

4 张刘祥;;区域推进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成果选集[C];2011年

5 栾传大;;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培育中华民族精神[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6 栾传大;;论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文集(第七卷)[C];2004年

7 榆树市教委传美教育课题组;丁文科;;加强领导 与时代接轨 让中华传统美德再创辉煌[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四卷)[C];1996年

8 顾文华;;加强未成年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A];让传统美德代代相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第九卷)[C];2010年

9 ;吉林省直17单位关于开展“振兴民族文化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倡议书[A];中国德育的重大改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十年报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五卷)][C];1998年

10 栾传大;;坚持科学发展观 深入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文集(第七卷)[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顾明远;弘扬中华美德 建设现代文明[N];光明日报;2003年

2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儒学史·宋元卷”主持人 清华大学教授 陈来;道德建设要“不忘本来”[N];光明日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聂伟霞 施龙有 县报道组 徐晓军;让中华传统美德滋润孩子心田[N];浙江日报;2005年

4 记者 杨茜;“孝敬教育”走进学校课堂[N];嘉兴日报;2008年

5 记者 范绪锋;《中华传统美德格言》出版[N];中国教育报;2003年

6 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博士生 贾凤姿 刘建涛;抓道德建设 建文化强国[N];大连日报;2013年

7 蒲志安;让中华传统美德净化未成年人心灵[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8 实习生 齐展 记者 王文;弘扬传统美德 构建精神文明[N];辽源日报;2008年

9 潘衍习;《中华传统美德格言》反响热烈[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10 兰勇;传统美德,当身体力行[N];广安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视域下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4年

2 黄丽丹;当代大学生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3 张欣;中华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培育[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787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9787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9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