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家书》德育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7 12:32
本文关键词:《梁启超家书》德育思想研究
【摘要】: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一位存世著作且多且厚,涉及范围且深且广的学术大家,他的整个体系的思想对近代中国产生了长远的影响。但是鲜少被人知晓的是,他同时也是一个优秀而成功的父亲。他长大成人的子女有九人,他们个个成才,各有所长,有的是新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有的是著名的考古学家,有的是著名的图书馆学家,有的从事经济学研究,有的从事社会活动,有的是著名的火箭控制系专家……更有三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这在中国家庭中是非常少见的。梁启超的子女们几乎都有出国留学的经历,却在学成以后悉数回到祖国,建设中国,这与梁启超成功的人格教育是分不开的。然而遗憾的是,梁启超并没有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专著存世,故而本文挑选《梁启超家书》为切入点,通过梁启超写给子女们的一封封家书,以求窥见梁启超在家庭教育层面的德育思想。 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作为文章的开篇,从家族的门风、近代的世风、新学的启蒙、西学的影响四个层面,力求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梁启超家书》德育思想的形成背景。从整体而言,《梁启超家书》中涉及的德育教育问题非常广泛,其主要思想观点散落于家书的各个角落之间。于是文章的第二章,深入地提炼并概括了《梁启超家书》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个人修身、家庭和谐、职业规划和社会道德四个方面。第三部分,在前文基础上,总结了《梁启超家书》中体现的德育思想的特点,肯定了书中梁启超思想的先进性,也站在历史的角度分析了由于时代和个人原因而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最后,论述了《梁启超家书》德育思想对现代家风建设的启示,论述了当代社会下重塑家风门风的重要性。总而言之,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在传统家风渐渐缺失的今天,通过分析梁氏家族的家风教育,强调每个家庭家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希望表达出家风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与时俱进的新型家风才能更好的被传承下去。
【关键词】:梁启超 家书 德育 家风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23.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第一章 绪论8-13
- 1.1 研究背景8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8-9
- 1.2.1 研究目的8-9
- 1.2.2 研究意义9
- 1.3 研究现状9-11
- 1.3.1 国内研究现状9-11
- 1.3.2 国外研究现状11
- 1.4 研究路线11-13
- 1.4.1 历史分析法11-12
- 1.4.2 文献研究法12-13
- 第二章 《梁启超家书》德育思想的形成背景13-18
- 2.1 近代的世风13
- 2.2 家族的门风13-15
- 2.3 新学的启蒙15-16
- 2.4 西学的影响16-18
- 第三章 《梁启超家书》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18-30
- 3.1 个人修身18-21
- 3.1.1 为人需立志18-19
- 3.1.2 品性需存养19-20
- 3.1.3 生活常省克20-21
- 3.2. 家庭观念21-23
- 3.2.1 成员皆平等21-22
- 3.2.2 凡事需自立22
- 3.2.3 恋爱有自由22-23
- 3.3. 职业规划23-26
- 3.3.1 积极面挫折23-24
- 3.3.2 专业尊个人24-25
- 3.3.3 过程重于结果25-26
- 3.4 社会公德26-30
- 3.4.1 私德为修身26-27
- 3.4.2 公德为利群27-28
- 3.4.3 德育抓少年28-30
- 第四章 《梁启超家书》德育思想的评价30-36
- 4.1 《梁启超家书》德育思想的主要特点30-33
- 4.1.1 中西结合,承古继今30-31
- 4.1.2 以身树人,以情育人31-32
- 4.1.3 顺应时代,突显爱国32-33
- 4.2. 《梁启超家书》的积极意义及其局限性33-36
- 4.2.1 进步性33-35
- 4.2.2 局限性35-36
- 第五章 《梁启超家书》德育思想的当代启示36-42
- 5.1 家谱血脉,启励后人36-38
- 5.1.1 对家族精神的传承36-37
- 5.1.2 对家庭责任感与家族使命感的继承37-38
- 5.1.3 对家与国之责任的担当38
- 5.2 家训有规,端正言行38-39
- 5.3 家教得法,明事达理39-40
- 5.4 家风清正,涵养品性40-42
- 5.4.1 家风清正,尽心尽责40-41
- 5.4.2 涵养品性,推己及人41-42
- 结语42-43
- 参考文献43-47
- 致谢47-48
-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明;;德育的历史维度与思想资源——以梁启超《德育鉴》为例[J];北京教育(德育);2012年03期
2 黎玮;张希;;试论梁启超的德育思想[J];成才之路;2011年06期
3 施建兴;董四代;;宪政诉求下国民德性的现代重塑——以梁启超《新民说》为中心[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杨红辉,黄正泉;论梁启超的女子教育思想[J];船山学刊;2004年02期
5 徐曼;梁启超与西方伦理学[J];道德与文明;2003年04期
6 阎孟伟;;和谐社会呼唤公德[J];道德与文明;2011年03期
7 吴宁宁;;梁启超由“公德”到“私德”的思想矛盾困境解读[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崔荣华;论近代教育先驱梁启超的教育思想[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9 虞文华,陈勇军;试论梁启超新民德思想的内在特点[J];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10 陈延斌;中国传统家训教化与公民道德素质养成[J];高校理论战线;2002年07期
,本文编号:9878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987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