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合作网络治理的结构与形式
本文选题:公共安全合作网络 + 治理结构 ; 参考:《求索》2012年07期
【摘要】:公共安全服务的合作网络是包含多重联结的多个节点的结构(这些节点包括官方与非官方的安全服务的机构与组织)。为了实现共同的公共安全利益目标,不同节点之间构成相互依赖、平等协商、竞争且合作的联结关系。合作网络运作过程中,多元行动者之间的府际协作网络(110社会联动、区域警务协议等),公私伙伴关系(治安合同承包、特许经营、政府补助等),以及社会间合作网络(安全志愿服务、自我服务等)为三种主要合作网络形式。政府作为公共安全合作网络治理的核心主体,在复杂网络中扮演着"促网者"与"结网者"的重要角色,政府以外的多元社会主体作为辅警力量,通过平等协商、互利互信的行动共同维护着公共安全环境。
[Abstract]:The cooperative network of public security services is a structure of multiple nodes with multiple connections (these nodes include 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 that provide official and unofficial security services).In order to achieve the common goal of public security interests, different nodes form interdependent, equal negotiation, competitive and cooperative ties.In the process of operation of cooperative network, inter-governmental cooperation network among multiple actors, such as social linkage, regional police agreement,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ublic security contract, franchise, etc.),Government subsidies and social cooperation networks (voluntary security, self-service, etc.) are the three main forms of cooperative networks.The government, as the core subject of public security cooperative network governan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mplex network as "network promoters" and "network connectors". The pluralistic social subjects outside the government act as auxiliary police force through equal consultation.Actions of mutual benefit and mutual trust jointly maintain the public security environment.
【作者单位】: 湖南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CGL099] 湖南省社科项目[11YBB366]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63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安娜;;社区居民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外部保障与能力建设[J];党政干部论坛;2011年12期
2 韩忠伟;李玉基;;从分段监管转向行政权衡平监管——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构建[J];求索;2010年06期
3 邱煜;;西方警务民营化改革运动对中国警务改革的启示[J];社科纵横;2008年12期
4 李礼;;城市公共安全服务供给的合作网络[J];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芳;;刍议责任型政府的制度性责任——基于“企业家政府”原理的分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桂在泓;王平;;论当代中国政府能动性的发生与制约[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黄元龙;;我国政府社会管理的现状及其完善[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项桂娥;;新农村建设中公共物品治理模式选择[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杨国栋;赵亮;沈荣华;;推进我国地方公共服务供给的基本思路[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徐浩;宋春风;;长江水上交通事故应急管理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蔡辉明;;美国公共行政学思潮的范式变迁——路径、划分和逻辑[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梁华;;哲学视野下中国公共行政的理性思考——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冲突与调适[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邓增强;;服务型政府与“为人民服务”的内在统一性[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10 李枫;公共管理伦理建设刍议[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春;;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多元协作组织研究[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2 曲振涛;陈彦丽;;食品安全多中心治理体制构建研究[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杨志军;;多中心协同治理模式:基于三项内容的考察[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五辑2009)[C];2010年
4 程宇;;“警察”职能异化的组织学分析——来自于沿海发达地区N区和H区的调查[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5 韩升;;我国责权统一的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荣昌;;宁波81890模式:再认识、再思考、再创新[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刘恒;;试论社会管理中的公众参与[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邓集文;;论中国政府公共信息服务问责制改革的推进战略[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锐;;和谐社会视域中政府职能转变与管理体制创新[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虞崇胜;郑迎春;;政通才能人和——服务型政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仉巍;我国司法机关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李霞;新疆农村基本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茜;公共物品供给机制与政府定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林洁;转型期我国县域政府管理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高林玉;公用事业投资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金钰;公共部门规模、技术效率的测算与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滕跃;基于ISO9000标准的政府科学技术奖励质量管理体系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吕新发;均等化目标下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创新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10 韩丹;食品安全与市民社会[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勇;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制度完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周晓郁;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构[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汪德荣;北部湾港口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治理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熊巍;我国民用机场管理体制与运营模式改革反思[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刘春萌;新时期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状况的调查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毛晚春;论中国政府职能结构的量化转型[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7 邓国风;大连海关通关作业流程再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邓国风;大连海关作业流程再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陈建伟;公私合作制在我国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董砚宝;我国城市公交民营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鑫;;奥斯特罗姆自主治理理论的评述[J];改革与战略;2008年10期
2 蔡维力;;公共权力与道德管制之间的冲突与选择——论我国现代社会行政权力行使的限度[J];求索;2008年03期
3 刘畅;;从警察权介入的实体法规制转向自主规制——日本食品安全规制改革及启示[J];求索;2010年02期
4 邱煜;;西方警务民营化改革运动对中国警务改革的启示[J];社科纵横;2008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志勇;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问题与法律对策[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刘海涛;;借鉴国外模式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隋晶秋;徐长云;;《公司法》修订对国有企业公司化治理的影响[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4期
4 王育红;何毓婕;;刍议我国民营企业法人治理结构[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金乐;;关于南京市鼓楼区社区党建社会化的思考与实践[J];管理观察;2009年17期
6 刘塔;;中国国有独资公司存在价值及治理分析[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年07期
7 郭英莉;;治理理论视角下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J];淄博师专学报;2010年03期
8 吴坤埔;;一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评价及完善[J];今日南国(中旬刊);2010年12期
9 陈喜强;养老保险制度的组织治理结构与管理效率——基于中国与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的分析[J];东南亚纵横;2003年11期
10 李强;辽宁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分析[J];党政干部学刊;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春玲;张伟丽;;西北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投资不足问题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赵奇;;加强母子公司管控 优化公司治理结构[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9辑)——第十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9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与风险防范的现状及调整策略[A];治理结构与风险防范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徐浩豪;陈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治理结构[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荣宝;;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关键问题的思考[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6 刘顺荣;;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定位探讨[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6年度全国“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一二等奖论文汇编[C];2006年
7 王自勤;;资产专用性与物流园区治理结构[A];第三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朱晓红;伊强;;和谐社会框架下多元主体治理结构构建[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江达;;关于构建有色金属企业集团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探讨[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论文集——战略研究综述部分[C];1997年
10 罗火毛;;内部审计在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方面的作用[A];全国企业改制中的内部审计作用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童道驰;完善治理结构 培育市场诚信[N];中国证券报;2003年
2 刘建英;优化保险金融集团治理结构[N];中国保险报;2005年
3 ;堵住治理结构的漏洞[N];经理日报;2005年
4 瞿靖 田宝;企业文化: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木桶”中的“短板”[N];金融时报;2005年
5 夏庆军;吴定富:保监会将督促保险公司完善治理结构[N];金融时报;2005年
6 山东省梁山县东方畜禽产销总厂 郭秀云;构建和谐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N];河北科技报;2009年
7 辰旭;世行的治理结构[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8 首任中国证监会主席、资本市场研究会主席 刘鸿儒;改善国有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N];证券时报;2004年
9 张利;“三步走”健全治理结构[N];中华合作时报;2004年
10 仲继银;国有公司的治理结构困境[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满林;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问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2 梦然;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3 陈晶萍;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制度创新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4 路运锋;独立董事与投资银行治理结构[D];西安交通大学;2005年
5 沈维涛;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股权结构与治理结构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6 吴元波;公司治理结构下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融资方式的制度分析[D];西北大学;2005年
7 徐晨光;国有企业董事会运行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8 韩曙平;中国银行业竞争力影响因素与提升途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9 孙逊;公立医院集团化经营的经济学分析及其治理结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10 张运生;软件企业治理评价及其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曙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2 黄俊;论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的缺陷和改造[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3 刘丽霞;我国公司内部人控制及其法律规制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4 张宗友;内蒙古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5 喻智慧;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治理结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6 周梅;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法理学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蒲国蓉;利润共享与企业的治理结构[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8 张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治理结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4年
9 梁玉晖;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石继东;重庆市地产集团治理结构与组织机构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618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761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