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论恐怖主义犯罪基本侦查对策

发布时间:2018-05-06 21:23

  本文选题:恐怖主义 + 犯罪 ; 参考:《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摘要】: 20世纪末至今,恐怖主义犯罪以一种非常严重的犯罪在世界范围内出现。尤其是近几年来,,恐怖主义更是日益猖獗,恐怖事件层出不穷,如日本东京地铁毒气案、美国俄克拉荷马爆炸案等,恐怖主义活动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不仅表现在数量上,更表现在它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并大量引起国际纠纷,加深国家、地区、民族以及宗教之间的矛盾,成为威胁世界和平的一个危险因素,给国际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动荡与不安。2001年发生在美国的“9·11”事件更是为整个世界蒙上了一层极其恐怖的阴影,将恐怖主义活动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成为人类社会最具威胁的犯罪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与安全的灾难性因素。随着恐怖活动和恐怖主义犯罪加剧,如何有效惩治与防范恐怖主义犯罪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立足于从侦查对策的角度对恐怖主义犯罪进行研究。共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恐怖主义犯罪概述。本部分对恐怖主义的语义学概念、法学概念、学理概念进行了比较,对恐怖主义犯罪的犯罪学概念进行综合,进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恐怖主义犯罪是由刑法规定的,由恐怖主义组织或个人实施的,旨在引起社会恐怖气氛,危害国家安全或公共安全以及社会管理秩序的暴力或其他破坏行为,以及为进行恐怖主义犯罪而实施的组织、预备行为或其他相关行为;本部分还通过对恐怖主义犯罪主体、对象、手段、空间的研究,指出恐怖犯罪的一般特点。 第二部分为恐怖主义犯罪的侦查原则。指出恐怖主义犯罪的侦查应遵守合法性原则、专门工作与群众工作相结合原则、协同作战原则、先发制敌原则、迅速及时原则、媒介有限宣传原则。 第三部分为情报反恐机制构建。概述了反恐情报,论述了反恐情报收集的基本原则、反恐情报搜集的内容、反恐情报收集的具体途径等反恐情报收集机制的基本内容;研究了反恐情报分析的目标和步骤、反恐情报分析的内容、反恐情报分析的方法等情报的系统分析机制。 第四部分为恐怖主义犯罪侦查中的国际侦查协作机制。本部分概述了国际侦查协作的概念、意义和分类,重点论述了国际侦查协作的具体形式实施联合侦查、情报的国际化交流、运用国际通缉措施、法庭科学国际合作等方面。 第五部分为恐怖主义犯罪的临场处置对策,主要以恐怖性劫持人质案件为例,重点探讨了恐怖性劫持人质案件的处置活动持续时间长、处置手段受到极大的制约、处置过程受到广泛而又高度的关注等特点;其指挥体系应包含最高决策层和策略与战术筹划层两个方面;人质安全应该作为处置工作最主要考虑的因素;重视谈判工作,谈判应该注意策略和技巧;信息处理需要广辟信息来源,及时全面收集情报及全面控制信息输出。
[Abstract]:Since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crime of terrorism has appeared in the world as a very serious crime. In particular, in recent years, terrorism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rampant, and terrorist incidents have sprung up in endlessly. For example, the Tokyo subway gas case in Japan and the Oklahoma bomb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etc., the seriousness and harmfulness of terrorist activities are not only manifested in the quantity. What is more, it has caused social unrest and caused a large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disputes, deepened the contradictions among countries, regions, nationalities and religions, and has become a dangerous factor threatening world peace. The events of 11 September 2001 in the United States have cast a terrible shadow over the entire world and pushed terrorist activities to an unprecedented peak. Criminal terrorism, which has become the greatest threat to human society, has become a disastrous factor threatening human survival and security. With the intensification of terrorist activities and terrorist crimes, how to effectively punish and prevent terrorist crime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in the world. This article bases on the investigation countermeasure angle carries on the research to the terrorist crime. It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an overview of terrorist crimes. This part compares the concepts of semantics, jurisprudence and theory of terrorism, synthesizes the concept of criminology of terrorist crime, and puts forward its own viewpoint: the crime of terrorism is stipulated by criminal law. Organizations committed by terrorist organizations or individuals aimed at creating a climate of terror in society, violence or other acts of sabotage that endanger national security or public safety and the order of social administration, as well as those committed for the purpose of committing terrorist crimes, This part also points out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errorist crime by studying the subject, object, means and space of terrorist crime. The second part is the investigation principle of terrorist crime.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investigation of terrorist crime should abide by the principle of legality, the principle of combining specialized work with mass work, the principle of cooperation in fighting, the principle of first launching the enemy, the principle of prompt and timely development, and the principle of limited media propaganda. The third part is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ce anti-terrorism mechanism. This paper summarizes counter-terrorism intelligence, discusse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counter-terrorism intelligence collection, the content of counter-terrorism intelligence collection, the specific ways of anti-terrorism intelligence gathering, and studies the objectives and steps of counter-terrorism intelligence analysis. Counter-terrorism intelligence analysis content, counter-terrorism intelligence analysis method and so on intelligence system analysis mechanism. The fourth part is the cooperation mechanism of international investigation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terrorist crimes. This part summarizes the concept, significance and classification of international investigative cooperation, focusing on the specific forms of international investigative cooperation to carry out joint investigation,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the use of international wanted measures,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court science, and so on. The fifth part is dealing with the crime of terrorism, mainly taking the case of terrorist hostage-taking as an example, focusing on the terrorist hostage-taking cases to deal with the long time, the means of handling are greatly restric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posal process are widespread and highly concerned; its command system should include two aspects: the highest decision-making level and the strategic and tactical planning level; the security of hostages should b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to be considered in the disposal work; and the negotiation work should be attached importance to, The negotiatio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tactics and skills,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needs to open up the information source, collect the information in time and control the information outpu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918.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志德;;反恐刑事立法的几点建议[J];人民检察;2007年19期

2 籍灵;;反恐国际合作法律机制研究[J];知识经济;2011年16期

3 童伟华;恐怖主义犯罪论纲[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喻义东;关于我国恐怖主义犯罪刑事化的思考[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梁晓春;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及其刑事处置[J];政法学刊;2003年01期

6 李希慧;徐立;;恐怖主义的概念、特征及反恐立法完善[J];人民检察;2006年03期

7 王石;浅析我国反恐怖主义犯罪法律面临的调整[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严惠;恐怖主义犯罪及其惩治对策[J];时事(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03年04期

9 陈晓济;;比较与借鉴:我国反恐立法模式构建[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王健;;论我国反恐怖主义犯罪的法律适用问题[J];法学与实践;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少英;;论恐怖主义犯罪及其防治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2 卜安淳;;有关恐怖、恐怖主义和恐怖主义犯罪几个问题的思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3 卜安淳;;有关恐怖、恐怖主义和恐怖主义犯罪几个问题的思考[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4 许发民;;论文化悖论与国际恐怖主义[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5 叶海辉;;对恐怖主义犯罪客体的现实思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周良沱;章剑;;恐怖犯罪三题[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7 张旭;;恐怖主义犯罪的惩治与防范——现状、问题与应对[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8 康均心;王均平;;恐怖主义犯罪的文化解读[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9 张保平;;关于恐怖主义犯罪研究的几个问题[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10 王建平;;拨云破雾指迷津——介绍金宜久和吴云贵的合著《伊斯兰与国际热点》[A];宗教与民族(第壹辑)[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颖 孟昭武;关于恐怖主义犯罪的司法认定及防范[N];人民公安报;2005年

2 杨耕身;《反恐怖法》立法进程应加快[N];长江日报;2008年

3 穆吐;运用法律手段防范与惩治恐怖主义犯罪[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4 记者 孟娜;中国加紧研究制定反恐法[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5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刘华;法眼聚焦恐怖主义犯罪[N];社会科学报;2002年

6 吉姆比瑞利·莱顿 印度和平与冲突研究会 本报编译 薛雨闻;印学者倡议加强印澳盟友关系[N];世界报;2009年

7 赵秉志王秀梅;恐怖主义犯罪及其惩治对策[N];法制日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翟惠敏 见习记者 徐伟;第22届世界法律大会专题聚焦[N];法制日报;2005年

9 李艳岩;构建中国反恐怖主义战略[N];黑龙江日报;2004年

10 ;反恐怖主义长期又艰巨[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阮传胜;恐怖主义犯罪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2 李汉中;恐怖主义定义及其相关概念之界定[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王青;核恐怖主义犯罪防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何明;塔利班的兴亡及其对世界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忠宝;论国际法上的禁止使用武力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陈敬明;海盗罪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7 金苗;大众传媒与非战争军事行动互动传播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伟;恐怖主义犯罪的法律对策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2 姚家儒;论恐怖主义犯罪基本侦查对策[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3 萝西莉亚;非洲统一组织条约框架下反恐法律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葛肃昌;美国反恐怖主义政策研究[D];外交学院;2004年

5 程冬冬;简论恐怖主义犯罪概念的界定[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 覃婕;我国恐怖主义犯罪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7 梁栋;论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和我国反恐怖主义立法完善[D];河北大学;2010年

8 单鸣嵩;中亚恐怖主义犯罪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9 谭永刚;论我国反恐怖主义犯罪的立法完善[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姚兰兰;论我国恐怖主义犯罪与普通犯罪的适用冲突[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539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8539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3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