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关于犯罪预备和预备犯若干问题的再思考

发布时间:2018-05-09 22:19

  本文选题:犯罪预备 + 预备犯 ; 参考:《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06期


【摘要】:犯罪预备只是刑法上的危害行为,与犯罪形态(犯罪行为)有着质的区别。犯罪预备又可称为犯罪预备阶段,以区别于犯罪过程中的实行阶段、实行后阶段。预备犯的概念及其成立的条件应在"罪行严重"和"对法益构成严重的威胁"的基础上进行重构。
[Abstract]:Crime preparation is only a dangerous act in criminal law , which is qualitatively different from the crime form ( criminal act ) . The crime preparation can also be called the preparatory stage of the crime , so as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implementation stage in the crime process and the post - implementation stage . The concept and the conditions of its establishment should be reconstructed on the basis of " serious crimes " and " grave threat to the benefit of the law " .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17;D924.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兴良;;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价值论与方法论的双重清理[J];法学研究;2007年05期

2 许发民;康诚;;犯罪对象概念的反思与重构[J];法学研究;2007年05期

3 王牧;;犯罪概念:刑法之内与刑法之外[J];法学研究;2007年02期

4 刘孝敏;;法益的体系性位置与功能[J];法学研究;2007年01期

5 苏彩霞;;实质的刑法解释论之确立与展开[J];法学研究;2007年02期

6 吴学斌;;刑法思维之变革:从概念思维到类型思维——以刑法的适用为视角[J];法商研究;2007年06期

7 利子平;辛波;;斡旋受贿犯罪立法的反思与重构——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视角[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万国海;罪犯权利论纲[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9 何秉松;犯罪理论体系研究导论[J];政法论坛;2004年06期

10 路军,宋保君;我国刑法同种数罪处罚原则之探讨[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黄书建;熊金平;;外国刑法中的排除违法性事由比较分析[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汤恩婧;;交通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适用条件分析[A];2005年贵州省法学会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王飞;;民企“原罪”问题的刑法学辨正[A];2005年贵州省法学会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红;罪刑法定原则与近代中国刑法之变迁[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2 高憬宏;论故意杀人罪的死刑适用[D];吉林大学;2007年

3 董晓松;刑法中的事后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孙宏;军事刑法基础理论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李拥军;性权利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宁全红;《左传》刑罚适用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7 肖洪;论刑法的调整对象[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8 王利荣;论量刑的合理性[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9 黄广进;论刑事责任的根据[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10 刘霜;刑法中的行为概念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雪君;共犯中的从犯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2 王海蓉;单位犯罪主体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邱剑波;恢复性司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王玉霞;共同过失犯罪共犯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吕峰;恢复性司法及其对我国公诉制度的借鉴[D];山东大学;2007年

6 刘刚;贪污罪犯罪构成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陈小平;论刑事不起诉制度及其完善[D];湘潭大学;2006年

8 郭芝;环境污染犯罪刑事责任论[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9 王东晖;绑架罪司法实践若干问题探究[D];湘潭大学;2006年

10 胡华清;“严打”对案件量刑的影响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亚非;;既是抢劫,又是抢夺[J];法学杂志;1980年03期

2 游长春;;范等是牵连犯,应按抢夺定罪[J];法学杂志;1980年03期

3 唐琮瑶;论我国刑法量刑中关于从轻、减轻、免除处罚的规定[J];东岳论丛;1981年02期

4 叶松亭;什么叫知情不举罪?[J];法学;1982年05期

5 李新贵 ,田祖钊;论自首的特征与种类[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4年02期

6 郑培兵;试论犯罪预备行为[J];政法论坛;1985年02期

7 李新贵;谈自首形式的种类[J];政法论坛;1986年02期

8 章树德;;略论突发性犯罪[J];当代青年研究;1986年12期

9 高洪涛;;如何区分故意犯罪的预备和未遂[J];法学杂志;1986年01期

10 张明楷;;浅论我国刑法中的“比照”[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乔林;李煜晖;;浅谈烟草专用机械对于确定非法生产烟草制品刑事案件罪与非罪界限的作用[A];中国烟草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樊学勇 邹志宏;酌量不起诉两个问题探讨[N];检察日报;2001年

2 汪来超;这起劫车案应如何定性[N];法制日报;2002年

3 林华;澳门警方的反罪恶行动[N];法制日报;2002年

4 郑 琳 张予洛;浅谈共同犯罪中犯罪形态的认定[N];河南日报;2002年

5 杨书文;析我国刑法关于犯罪预备处罚原则之弊[N];人民公安报;2002年

6 本版法律顾问 李一民;是抢劫罪还是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N];山西日报;2002年

7 徐利军;在法律范围内适当放宽不起诉条件[N];检察日报;2003年

8 刘蓉 其林 荣庆;综合考虑确认不起诉的条件[N];检察日报;2003年

9 赵宁 曹雪雅;确定不起诉条件应遵循从宽、合法、公平、弹性原则[N];检察日报;2003年

10 袁彬 陈晓军;预备阶段中止行为应非犯罪化[N];检察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开诚;论我国刑法中犯罪未完成形态的存在范围[D];武汉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艳东;可罚行为的起点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2 马玲霞;目的犯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3 袁彬;犯罪中止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姜新国;运输犯罪探析[D];郑州大学;2004年

5 李乡;雇佣犯罪的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6 王弘羊;论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D];郑州大学;2004年

7 吴蓓艳;犯罪预备论[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8 邓克珠;目的犯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吴林生;“谋而未行”基本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10 陈珊珊;危险犯若干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676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8676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d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