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源信息获取研究初探

发布时间:2018-05-16 10:51

  本文选题:网络舆情 + 网络群体性事件 ; 参考:《现代情报》2012年07期


【摘要】:随着我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以SNS、微博为代表的Web2.0应用的兴起,已经形成了一个虚拟信息社会,并逐步演化为一个全新的开放信息传播空间。信息传播更为便捷,为网络舆情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环境基础。同时,我国正处于机制转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各类群体性事件的不断发生,且呈现出线上线下的联动的特点,对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都产生了不良影响。本文在论述由网络群体性事件及其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基于主题爬虫的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源信息获取的框架进行了深入探讨,为舆情治理提供重要依据。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in China, especially the rise of the Web2.0 application represented by the SNS and micro-blog, a virtual information society has been formed and gradually evolved into a new open space for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is more convenient and provides a basis for the emergence of th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At the same time, China is in the process of changing the mechanism. In the course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the continuous occurrence of all kinds of group event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nkage between the line and the line have had a bad effect on the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On the basis of the discussion of the network mass events and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the source information of the network group events based on the subject crawler is obtained. The framework is deeply explored to provide an important basis for public opinion governance.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湖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源信息获取与演化机制研究”(编号:10YJC870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基于免疫学的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主动防御多智能系统”(编号:91024020)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核方法的网络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智能识别与应用研究”(编号:2012M511293) 湖北省自然科学研究基金“基于机器学习的网络舆情信息挖掘与应用研究”(编号:2011CDB080)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D631.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苓,李应红;QQ传播的负功能[J];中国编辑;2004年02期

2 景深;;国内男性杂志发展的动力因素和发展策略[J];编辑之友;2006年04期

3 张昆;重视国家形象的对外宣传与传播[J];今传媒;2005年09期

4 郭小平;论媒介的生态共生与信息互补[J];当代传播;2002年04期

5 宋杰;论国际法在我国法制现代化中的作用[J];东南学术;2004年04期

6 林频,张凌,朱艳;BT网络下载的争议与前景探析[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哈彦峰;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浅析[J];固原师专学报;2005年04期

8 叶良明,甘兴勋;教育传播学的地位与作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9 孟志军,李颖;论旅游的电视传播形式[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赵志安;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上)[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孔祥军;新闻精品:一种理论建构和组织文化的框架[D];复旦大学;2005年

2 柯卓英;唐代的文学传播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永平;包公文学及其传播[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孙语圣;民国时期自然灾害救治社会化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5 郭志强;中国古代通俗小说传播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6 文彤;旅游目的地标志景区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7 潘虹;传播学视野下中小学学校品牌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胡春秀;《三联生活周刊》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超;议程设置理论的全面解读[D];河南大学;2003年

2 卢煜;数字和网络环境下音乐制品传播者的权利保护[D];北京印刷学院;2003年

3 吕娜;民族新闻网站的现状及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4 张胜芳;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门晓燕;唱好电视新闻节目的“重头戏”——央视新闻频道整点新闻之深度报道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6 牛新权;试论拟态环境之整体优化[D];河北大学;2004年

7 程建虎;唐代逐臣别诗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8 黄剑;技术知识传播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9 魏东;基于客户关系的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10 陈娜;品牌信息传播模型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郅强,麻宝斌;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探讨[J];长白学刊;2004年02期

2 金博,史彦军,滕弘飞;基于语义理解的文本相似度算法[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3 金碚;李钢;;中国企业盈利能力与竞争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11期

4 李广原;属性论在文本相似度计算中的应用[J];广西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5 万川;群体性事件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吴忠民;中国社会公正的现状与趋势[J];江海学刊;2005年02期

7 张焕炯,王国胜,钟义信;基于汉明距离的文本相似度计算[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1年19期

8 张蓉;数据聚类技术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年16期

9 杨建武,陈晓鸥;基于倒排索引的文本相似搜索[J];计算机工程;2005年05期

10 夏天;;汉语词语语义相似度计算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7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进;基于本体的语义信息检索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谭义红;关联规则挖掘及其在概念检索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2 卢健;潜在语义分析在文本信息检索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曹孔超;群体性事件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4 陈慧芳;文本分类中特征向量空间降维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5 孙春明;高性能特征选择及文本分类算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年

6 钟绍军;凸约束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参数的极大似然估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彩霞;;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2 李晓芬;;试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其治理[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3 路俊卫;秦志希;;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新趋向及其社会功能[J];新闻传播;2011年04期

4 张景平;;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政府决策选择[J];中国报业;2011年14期

5 董天策;王君玲;;网络群体性事件研究的进路、议题与视角[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6 杨鸣;;社会治安与稳定视野下的网络舆情[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7 李永新;;新形势下公安工作中的媒体应对与舆情引导[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康兰平;;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应对:以厦门PX事件为例[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夏铭;公安交通管理中网络舆情应用的问题与对策[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965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8965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b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