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病态人格行为特征与违法犯罪特点

发布时间:2018-08-28 09:18
【摘要】:病态人格即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是人格偏向发展的极端化。其形成是个体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交互作用和恶性发展的必然。与正常人格者违法犯罪相比,病态人格者的犯罪具有更大的隐蔽性、突发性和社会危害性。病态人格者违法犯罪虽然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在对其处罚的同时,应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矫正和预防。
[Abstract]:Morbid personality, that is, non-psychotic mental disorder, is the extrem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ity bias. Its formation is the interaction and malignant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biological factors, psychological factors and social factors.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person, the crime of the morbid personality has more concealment, sudden and social harmfulness. Although the law and crime of morbid personality need to bear the corresponding legal responsibility, they should be given more humanistic care 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psychological correction and prevention while punishing them.
【作者单位】: 青海警官职业学院;
【分类号】:D917.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杉;;艺术设计对矫正未成年犯心理的作用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2 陈利;;游戏性犯罪的主要特点[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3 纪智媛;;罪犯心理矫治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4 张金和;;中职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心理因素及矫正[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年06期

5 李春雷;肖娟;;媒体报道对大众“犯罪心理”的纾解——基于“江苏泰兴校园砍杀事件”的个案研究[J];当代传播;2011年06期

6 房书君;刑法机能的时代命题[J];当代法学;2005年01期

7 李兰;;社区矫正工作中的行为控制略论[J];中国司法;2010年04期

8 李海鸥;;心理能量视角下的女性犯罪以及预防[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0期

9 胡江;;大学生暴力犯罪的心理分析[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杨征军;;社区矫正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刘莎;;犯罪心理画像技术在我国刑事侦查中适用的必要性探讨[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2 王顺安;;有组织犯罪形成的微观因素分析[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3 金碧华;;社区矫正初期青少年对象心理矫正工作探析——以社区矫正对象Z某为典型个案[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4 许桂敏;;企业犯罪的心理预防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5 刘为勇;;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性格与刑罚适用[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6 李晓明;任慧;;不公平竞争与犯罪——中国社会发展新阶段犯罪深层次原因探讨[A];犯罪学论丛(第七卷)[C];2009年

7 柳思思;;身份错位与非对称冲突[A];国际关系研究:新领域与新理论——2010年博士论坛[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柳思思;历史实践与规范生成[D];外交学院;2011年

2 于雪婷;受贿罪法定刑设置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陈凤超;现代刑事司法正义理念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马皑;对犯罪人本质特征的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郑莉芳;成年人犯罪动机的生成与发展[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6 邢红枚;家庭暴力受虐妇女杀夫犯罪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刘建清;犯罪动机与人格[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梅峰;临床心理学视野下的新入监服刑人员心理评估及干预策略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艳林;论我国高校职务犯罪之防控[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胡s,

本文编号:22089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2089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e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