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论犯罪心理痕迹分析的运用条件和方法

发布时间:2018-10-20 16:31
【摘要】:针对日益复杂化、智能化、职业化的犯罪案件,侦查人员应当根据犯罪分子心理复杂的特点展开犯罪心理痕迹分析。犯罪心理痕迹分析受实地勘验水平、现场访问技巧、分析能力高低和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运用等因素的影响,具体操作应采用静态和动态两种方法。
[Abstract]:In view of the increasingly complicated, intelligent and professional crime cases, the investigators should carry out the criminal psychological trace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complex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riminals. The analysis of criminal psychological trace is influenced by the level of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the skills of on-site interview, the level of analytical abilit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criminal psychology test technology. The static and dynamic methods should be used in the concrete operation.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安学院
【分类号】:D91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红卫;;嫖宿幼女罪应重新置于强奸罪条款[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胡虎;黄恒学;胡海;;职务犯罪的情境因素及预防[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向绍萍;姚幸葵;;大学生犯罪行为矫正机制的缺陷与完善[J];才智;2008年23期

4 黄春燕,于海楠;论强化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家庭机制[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高娜;;新旧刑事学派犯罪观之比较初探[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李林;;风险社会背景下我国危险犯立法趋势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李綦通;;惯常行为理论视野下青少年犯罪的犯罪学因果关系[J];当代法学;2009年05期

8 李綦通;;犯罪生态学理论视野下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犯罪的成因与对策[J];东疆学刊;2011年02期

9 梁发祥;;中小学校园师源性侵害犯罪罪前情境及预防[J];大理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10 张永红;刑法的刑事政策化论纲[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尹东华;;重大工程领域职务犯罪的制度溯源与预防对策[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2 莫洪宪;叶小琴;;犯罪学研究方法再探[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3 于阜民;;犯罪现象范畴论纲——兼论犯罪学与刑法学研究对象分野[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于阜民;夏弋舒;;犯罪现象的概念和特征——再论犯罪学独立的研究对象[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5 李明琪;;对犯罪概念的再认识[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6 于阜民;;犯罪现象范畴论纲——兼论犯罪学与刑法学研究对象分野[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7 于阜民;郭永智;;构建犯罪现象范畴——再论犯罪学与刑法学研究对象分野[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8 杨学锋;商小平;;犯罪黑数的构成与估计方法[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9 于阜民;郭永智;;构建犯罪现象范畴——再论犯罪学与刑法学研究对象分野[A];犯罪学论丛(第五卷)[C];2007年

10 潘杭湖;;公职群体亚文化的形成机制与规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彩红;竞技体育犯罪法律治理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2 李林;危险犯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3 邹涛;毒品犯罪预防体系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4 于国旦;少年司法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许秀中;刑事政策系统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崔胜实;过失渎职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丁英华;公司犯罪及其治理[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吴富丽;刑法谦抑实现论纲[D];吉林大学;2007年

9 卢希起;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10 何挺;“严打”刑事政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凌凤;酌定量刑情节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胡s,

本文编号:22837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2837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8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