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论公安科技创新系统及其运行机制

发布时间:2018-11-15 14:12
【摘要】:在综合研究科技创新系统文献的基础上,界定公安科技创新的内涵及其特殊性,由此提出公安科技创新系统的结构,并分析其组成部分。最后设计公安科技创新系统正常运行的五大机制。
[Abstract]: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 this paper defines the connotation and particularity of the public secur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structure of the public secur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and analyzes its components. Finally, five mechanisms for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public secur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are designed.
【作者单位】: 湖北警官学院治安系;
【基金】:湖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公安机关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方法与机制研究”(2010B329)
【分类号】:D63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俊江;李政;;中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历程与成就[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6期

2 李文明;袁晓莉;;科技创新及其微观与宏观系统构成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09期

3 朱宝红;对目前国内技术创新的研究综述[J];科学·经济·社会;2003年01期

4 余家驹;;创新是一种非线性生态系统[J];世界科学;2008年11期

5 周志太;;创建国家创新系统[J];未来与发展;2008年07期

6 钟荣丙;;国家创新体系的系统构成及建设重心[J];系统科学学报;2008年03期

7 王焕祥;孙斐;;区域创新系统的动力机制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显飞,林慧岳,田富俊;技术创新主体论:哲学视野下的技术创新研究[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苗敬毅;潘建新;涂剑;;试析高校技术创新的功能定位[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张秀文;;电视剧文学质量与商业能力兼具的途径探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李俊江;王一捷;;中国技术创新的困境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1年06期

5 黄群慧;;中国的工业大国国情与工业强国战略[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3期

6 徐玲;申涤尘;;后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陈雄辉;;实践唯物主义视野下的技术创新[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史本叶;李俊江;;提高国有企业创新能力: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的视角[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年06期

9 焦玉灿;罗亚非;;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07期

10 易显飞;田富俊;;《技术创新主体论》:技术创新哲学研究的开拓之作[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基于学术交流的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研究》课题组;陈雄辉;;基于学术交流的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研究[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研究[C];2009年

2 ;国防科技研究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研究[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媛;企业技术创新的多层次分析[D];东北大学;2005年

2 彭跃华;区域科技人力资源配置与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胡海波;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及其评价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张卫东;区域性科技中介服务网络体系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荣;国家高新区创新主体间功能转换及绩效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7 陶小龙;中国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结构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8 陈黎;区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提升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孙红兵;城市创新系统的动力、能力和绩效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10 胡承波;中国航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宁;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王丽丽;论知识经济时代的技术创新及其知识产权保护[D];吉林大学;2004年

3 管曦;技术创新与提升福建茶叶竞争力问题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4 陈晓宇;基于知识网络的电信运营商技术创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陆海霞;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6 兰银;提升我国钢铁工业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创新战略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6年

7 田亚新;太原高新区创建创新型园区评价体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8 卢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9 王新明;企业科技创新型人才的激励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10 刘超;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辽宁省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健;;区域创新网络的实质及其意义[J];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01期

2 陈其荣;技术创新的哲学视野[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段小华;柳卸林;游光荣;;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J];国防科技;2007年08期

4 石定环,柳卸林;国家创新体系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今日科技;2003年02期

5 后小仙;;区域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05期

6 康胜;;论科技创新与经济进步的互动关系[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09期

7 张强;朱文利;;科技评估机构实施品牌战略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15期

8 何圣东;非正式交流与企业集群创新能力[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年06期

9 黄鲁成;关于区域创新系统研究内容的探讨[J];科研管理;2000年02期

10 冯鹏志;论技术创新与其环境变量的社会互动[J];求索;1997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莹莹;;浅谈创新体系下高校科技管理队伍建设[J];法制与社会;2008年36期

2 耿相魁;;建立海洋科技人才创新体系的几点思考[J];当代社科视野;2010年10期

3 郑小娟;从系统的角度谈历史认识的主观性[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年03期

4 孟节省;关于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系统探析[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1年03期

5 贾献云 ,冯明帅 ,司浩明 ,高大志 ,田贵琛;书写文件制成时间的系统检验[J];广东公安科技;2002年03期

6 李嘉娜,谭琪;我国行政审批制度创新体系刍议[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王维平;徐永帅;;政策创新及其在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州学刊;2007年06期

8 韩霞;陈海秋;;我国科技中介服务平台管理运行探析[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徐德国;薛广军;李明启;;创新系统党建工作初探[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10年01期

10 张刚;;基于校园网的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系统的应用[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晓霞;郑吉春;马欣;;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体系研究[A];2002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纪建超;颜悦;沈玫;张崇智;;透明导电薄膜涂层系统的研究[A];2005'全国真空冶金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李琴;晏兆晋;;高速铁路综合调度系统的比较与分析[A];扩大铁路对外开放、确保重点物资运输——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铁道分会场暨中国铁道学会学术年会和粤海通道运营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赵存宁;;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在新涂装线的应用[A];第三届十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科技论坛暨黑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赵存宁;张慧敏;李晶;王秀梅;孙启佳;;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在车身涂装线的应用[A];2007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陈宏勋;;21世纪的物料物送:观念、技术及系统[A];第六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7 杨昌武;;变电站蓄电池在线监测系统[A];2007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刘忠宝;王庆华;;汽车空调系统仿真体系研究[A];制冷空调新技术进展——第三届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黄炜;于宝海;;深井降温冰冷却系统及技术经济分析[A];制冷空调学科教学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C];2006年

10 蒋玲;;企业知识转移动力系统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国杰(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建设中国特色的创新体系[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6年

2 王海燕邋通讯员 康西强;不断优化创新体系 攻占行业制高点[N];中国工业报;2007年

3 王众;我市构建产学研结合创新体系力促高新技术企业发展[N];菏泽日报;2007年

4 张家驹;北京医药集团推进医药研发创新体系[N];中国工业报(中国机电日报 );2004年

5 乐后圣;构建金融创新体系[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6 记者 戴丽昕;本市成立技术经纪促进会[N];上海科技报;2010年

7 吉萱;贯彻中央精神的关键是抓好落实[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8 杨言;缔造中国开放创新体系的软环境[N];科技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杨靖;构建创新体系 强化政策引导[N];科技日报;2010年

10 记者 张东风;建立技术创新体系[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剑龙;效率原则下的企业制度创新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2 陈长书;《国语》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刘华;证券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研究[D];上海财经大学;2001年

4 梁凯;我国矿产资源可供性系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5 马丽;《三国志》称谓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李咏梅;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7 刘建波;基于自组织理论的企业进化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8 舒伯阳;基于盈利成长的服务创新体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9 操龙灿;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及模式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10 王曼;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云峰;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约论[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循环经济评价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3 周学忠;复杂性思想:开创人类思维范式新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宁;初论刑事强制措施的系统化[D];河北大学;2005年

5 黄一行;BBJ公司基于战略的绩效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广西大学;2005年

6 杨南川;供应链的非稳态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7 徐建文;振动与噪声测试和分析系统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05年

8 王思萌;山西省文物建筑资源信息系统初探[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9 王莉;道德教育中的过程性理念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红君;我国企业ERP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23335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3335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3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