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双抢”犯罪的成因探析

发布时间:2019-02-14 19:55
【摘要】: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财物流量的增大,作为大中城市社会共性治安问题的街头“两抢”犯罪近年来一直处于高发状态,本文着重分析“双抢”犯罪的原因。一、心理失衡,自我调节能力差,期望与现实的差距大抢劫、抢夺犯罪属贪财性故意犯罪,犯罪的主观故意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犯罪动机是行为人为了实现某种物质上、心理上的要求。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繁荣,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者巨大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成分、利益主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 economy, especially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flow of people and property, the crime of "two robberies" on the street, as a common public order problem in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ies, has been in a high incidence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 crime of "double robbery". First, psychological imbalance, poor self-adjustment ability, big gap between expectation and reality, robbery, robbery crime is a criminal of greedy property, the subjective intention of crime is illegal possession, the motive of the crime is the perpetrator in order to realize some kind of material. Psychological requirements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have made our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prosperous and people's ideas have changed greatly. With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economic elements and the main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作者单位】: 湖北警官学院 武汉市消防局
【分类号】:D91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永程;朱宇夫;;江西2004年以来绑架杀人案件透视[J];中国刑事警察;2010年02期

2 梁军;;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其心理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19期

3 姜森;李国顺;;安顺绑架案件特点分析[J];中国刑事警察;2010年05期

4 伍晓阳;;论涉警负面报道的预防和应对[J];传媒观察;2011年09期

5 ;假酒假发票无处藏匿[J];中国防伪报道;2011年09期

6 ;全国公安机关刑侦工作座谈会召开[J];中国刑事警察;2010年05期

7 左富兴;;警务危机媒体公关的3T原则[J];中国刑事警察;2010年05期

8 ;警讯资讯[J];警察实战训练研究;2011年03期

9 殷英华;栗慧勇;;浅谈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J];公安研究;2011年08期

10 杜经和;余定猛;;公安机关委托人民调解若干问题探析[J];公安研究;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公安机关在建设服务型、责任型、法治型政府中的职责定位[A];服务型、责任型、法制型政府建设论文集(《吉林政报》2006·理论专刊)[C];2006年

2 韩艾峰;葛双龙;;对打击有组织毒品犯罪的思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邓雁玲;;核查即录入——公安机关践行社会管理创新的新举措[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文成;张秋成;;关于公安机关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思考[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柳鸿鸣;;保护国际互联网的公共安全是公安机关的重要任务[A];第十三届全国计算机安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6 刘春玲;;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若干法律问题简论[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沈春龙;;公安机关处置医疗纠纷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对策和思考[A];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三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景亮;;创新六大机制 突破制约“瓶颈”[A];如何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论文选编[C];2007年

9 匡萃冶;刘君玲;;公安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论析[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刘德福;;论社会灾难危机事件处置中的公安机关[A];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仁平;从不合常理处质疑犯罪动机[N];检察日报;2010年

2 李旭东;真心 真诚 真情[N];北方法制报;2005年

3 记者 左丹;公安机关“大接访”活动进入第二阶段[N];盘锦日报;2005年

4 黄锋涛;我地公安机关近期连破数起大案[N];山南报(汉);2005年

5 龚轩;我省公安机关全面查禁冷焰火[N];北方法制报;2008年

6 通讯员 王志先;州公安机关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N];红河日报;2008年

7 李亚新;公安机关初步形成民警心理健康工作格局[N];农民日报;2008年

8 资深媒体人士 长平;公安机关能不能统一舆论?[N];东方早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余昌旭;遵义市公安机关推出25条便民措施[N];贵州日报;2008年

10 通讯员 樊树明 薛江;我州公安机关扎实开展主题实践活动[N];红河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莉芳;成年人犯罪动机的生成与发展[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刘建清;犯罪动机与人格[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郭春甫;基于网络治理理论的社区警务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王守宽;公正与效率视野下的我国刑侦体制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杨炯;警务危机与媒体关系之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汪志强;转型社会中的农村公共安全服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徐小江;我国转型期群体性事件中的农民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刘革新;构建中国的司法鉴定体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梅传强;犯罪心理生成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10 胡承浩;中国社区矫正发展的路径选择[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燕芬;我国公安文职制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2 贾红群;关于我国社区矫正执行主体的探讨[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陈谱良;公安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探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汤海挺;公安机关警察编制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唐志拓;公安机关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角色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6 王涛;提升公安组织队伍公信力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张倩;构建媒体对公安机关执法监督的长效机制[D];河南大学;2010年

8 韩大伟;论犯罪动机[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9 邢红枚;论犯罪动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10 韩波;公安机关的激励机制之探讨[D];复旦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225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4225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3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