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查讯问构造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孙铁峰,竺效,胡永生;试论侦查模式的转型[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保平;从犯罪预防角度看沉默权制度应当缓行[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2 韩光;从“夫妻看黄碟”案看刑事侦查中的司法令状规则[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3 姚正祥;论取保候审制度的终结──兼谈保释制度在我国的建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4 万毅;;侦查讯问程序的批判性重塑[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奚玮,何艳芳;“治愈”抑或“缓解”:死刑复核程序改革论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李佑标;论行政非法证据排除规则[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汪建成,孙远;刑事诉讼中口供规则体系论纲[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王元;沉默权与如实供述义务——是谁在使用武力?[J];比较法研究;2002年01期
9 顾伟;;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质疑[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0 郑妮;试论审前羁押的司法程序[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申君贵;伍光红;;困境与出路:关于侦查阶段律师权利的考察与反思[A];中美“律师辩护职能与司法公正”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栾少湖;耿焰;;从刑事诉讼的核心价值观看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变革[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3 于宁杰;;论律师职业权利的性质[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旭;刑事证据规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2 王进喜;刑事证人证言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许兰亭;刑事一审程序实务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杨伟东;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强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杨宇冠;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6 郭志媛;刑事证据可采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7 汪海燕;刑事诉讼模式的演进[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8 刘东亮;行政诉讼目的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刘涛;刑事诉讼主体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10 许身健;刑事程序现代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承华;刑事侦查程序论[D];湘潭大学;2001年
2 蒋啸;论刑事陪审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许身健;刑事搜查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杨虹;浅议在中国确立沉默权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张娅娅;刑事起诉制度的经济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周萃芳;各国检察机关性质及职权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刘德宏;论刑事诉讼审前程序中的司法审查[D];安徽大学;2001年
8 李宏;论侦查结构[D];安徽大学;2001年
9 鲍勇锋;刑事诉讼中违法证据效力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10 王艳晖;民事诉讼举证责任的分配[D];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毕学智;;论侦查讯问中的说服模型[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邹瀚莹;陈立可;;以《棠阴比事》为中心解读中国古代侦查方法及谋略运用[J];法制与社会;2011年18期
3 王刚;;浅谈刑侦教学中模拟实训的具体运用[J];甘肃科技;2011年14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 蒋瑶;侦查讯问要在细节上做文章[N];检察日报;2010年
2 记者 丁晓璐;探讨侦查讯问与人权保障问题[N];人民公安报;2004年
3 云山城;侦查讯问中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N];人民公安报;2004年
4 张高文邋姜南;社会互动论视野里的侦查讯问[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5 陶虹;侦查讯问中如何把握嫌疑人的心理状态[N];江苏法制报;2007年
6 潘从武邋吴亚东;乌市警方讯问将被全程录音录像[N];法制日报;2008年
7 郑卓佳;侦查讯问须注意“十忌”[N];检察日报;2007年
8 郭树勋;为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N];焦作日报;2006年
9 广东省佛山市检察院 张勇;职务犯罪侦查讯问攻心谋略[N];检察日报;2008年
10 安玲;讯问方式改革可一箭双雕[N];人民公安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鑫;论预设在侦查讯问中的应用[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艳平;侦查讯问语言运用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3 胡翊珊;预设理论及其在侦查讯问中的应用[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4 万婷;身体语言视角下的侦查讯问方法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5 杨礼军;试论我国侦查讯问制度的完善[D];安徽大学;2003年
6 于善珍;程序正义视野下的侦查讯问程序[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刘畅;侦查讯问笔录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杨聪;论我国侦查讯问程序中律师在场权的确立[D];中南大学;2006年
9 田开封;侦查讯问全程录音录像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马婷婷;变态人格犯罪的侦查讯问对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744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574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