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基于最小偏差组合权重的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模型

发布时间:2017-03-22 23:07

  本文关键词:基于最小偏差组合权重的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模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问题中存在着不同评价方法的冲突性,即群决策评价结果的方法依赖性问题。本文以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最小偏差组合权重的评价模型。首先,系统地分析了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的评价问题,建立了基于过程管理的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根据语言评价指标分别运用二元语义层次分析法、G1主观赋权法和基于熵值法的二元语义赋权法等三种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综合各种评价方法构建了基于最小偏差的组合权重线性规划模型,确定准则层的最优复合权重,得出高速公路应急能力的评价值。最后,以上海"9·14"重大道路交通事故作为应急能力评价的分析案例,比较了不同评价模型的结果,并对评价指标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最小偏差组合权重的评价模型能够在多个评价模型中达到最大的一致性,从而有效地减少了群决策中不同主客观评价方法的"极化"效应。
【作者单位】: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计量分析与预测研究中心;东北财经大学数学与数量经济学院;
【关键词】应急能力评价 突发事件 最小偏差 组合权重 多属性群决策 极化效应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901016,71171035,71271045)
【分类号】:D631.5;F224
【正文快照】: 1引言高速公路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其一旦发生重、特大事故,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都将造成很大的影响。2011年7月22日凌晨,一辆宇通双层卧铺客车在京珠高速河南信阳明港段起火,造成41人死亡的特大交通事故。“7·22”京珠高速客车事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欣荣,樊治平;基于二元语义信息处理的一种语言群决策方法[J];管理科学学报;2003年05期

2 徐泽水;;语言多属性决策的目标规划模型[J];管理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3 田依林;杨青;;基于AHP-DELPHI法的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模型设计[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8年01期

4 马兆有;王长君;李平凡;刘君;;区域高速公路网应急救援能力评价体系建模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1年04期

5 杨文安;彭攀;;基于主客观赋权法的高速公路项目应急能力评价[J];项目管理技术;2011年06期

6 ;Method for multiple 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 based on incomplete linguistic judgment matrix[J];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2008年02期

7 刘德海;王维国;孙康;;基于演化博弈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景预测模型与防控措施[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2年05期

8 陈文涛;佟瑞鹏;孙跃龙;;基于ANP方法的社区事故应急能力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年06期

9 丁勇;梁昌勇;朱俊红;陆文星;;群决策中基于二元语义的主客观权重集成方法[J];中国管理科学;2010年05期

10 铁永波;唐川;周春花;;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研究[J];灾害学;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学应;;水利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刘洋;樊治平;;一种具有多粒度不确定语言信息的群决策方法[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3 刘新建;陈晓君;;国内外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综述[J];燕山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4 张细香;方宝红;雷静;杨保安;;基于残缺二元语义判断矩阵的群体决策方法[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5 吴广谋;赵伟川;江亿平;;城市重特大事故情景再现与态势推演决策模型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邓砚;聂高众;苏桂武;;县(市)绝对地震应急能力评估方法的初步研究[J];地震地质;2011年01期

7 王金凤;李朝辉;冯立杰;;基于可拓理论的煤矿水灾应急物流系统可靠性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1年06期

8 石瑞花;许士国;;生态护坡方案优选的模糊多准则群决策[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9 傅科军;郭健;;基于不同粒度语言信息的ERP项目风险综合评价[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徐选华;李芳;;重大冰雪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评价体系研究[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卫贵武;王小容;;基于群体理想方案的二元语义多属性群决策方法[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陈刚;谢科范;吴倩;;从权型决策团队的应急决策集结模型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异;魏法杰;;基于扩展的二元语义信息处理的群决策方法[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坚强;刘淘;;基于改进度和群体冲突度的不确定语言群决策方法[A];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与服务创新——第十三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汤碧倩;熊国强;;城市公共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关系结构研究[A];系统工程与和谐管理——第十届全国青年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刘德海;苏烨;王维国;;振荡型群体性突发事件中信息特征的演化博弈分析[A];第十四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欣;应急案例知识库系统及其应用关键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2 许永平;潜艇装备作战使用性能双域稳健优化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汪志红;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关键统计技术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邹长城;中国核电产业自主化发展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陈孝新;灰色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6 高岩;基于模糊决策矩阵的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邓砚;县市政府地震应急行为模式和区域地震应急能力评估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1年

8 韩正强;突发事件应急过程能力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王致维;长江危险品船舶交通事故应急力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吴艳萍;板带钢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薇;我国城市应急管理能力综合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陆路;第四方物流平台可用性评价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碧波;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系统设计[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小娟;道路交通应急能力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常瑞琴;二元组语言值聚合算子及其在电磁环境评价中的应用[D];西华大学;2011年

6 李芳;重大冰雪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熊立春;基于Multi-agent的城市应急联动协同系统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王泽铭;我国应急管理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王学智;我国海洋环境应急管理政府协调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10 杨悦;电网应急管理体系及应急能力评价[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海军;程光旭;禹盛林;王玉亮;杜阡陌;;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危险化学品源安全评价综合模型[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7年03期

2 金冬雁;;甲型流感病毒H5N1的系统进化分析简评[J];病毒学报;2007年03期

3 宋永昌,戚仁海,由文辉,王祥荣,祝龙彪;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年05期

4 卢文刚;;城市电力应急能力评价研究——基于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评价体系建构原则思想[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11期

5 王绍玉;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建设[J];城市与减灾;2003年03期

6 张世奇;城市灾害应急管理与资源整合[J];城市与减灾;2003年04期

7 铁永波 ,唐川;公共环境教育与减灾[J];城市与减灾;2005年05期

8 铁永波,唐川;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构[J];城市问题;2005年06期

9 张薇;;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城市应急能力评估[J];电力科学与工程;2009年04期

10 张铭;徐瑞华;李献忠;;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救援能力的评价[J];都市快轨交通;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文涛;;基于社区的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构[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田依林;城市突发公共事件综合应急能力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2 薄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理论与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晓燕;高速公路重大突发事件的危机救援组织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2 迟娜娜;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3 程振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4 李茂;城市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力量调配模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娟;郝艳华;吴群红;李球杰;韩松翰;;突发公共事件公众应急能力评价的概念框架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3年05期

2 余廉;邹积亮;唐林霞;;基于国家应急能力建设的应急产业政策研究[J];中国应急管理;2009年04期

3 廖炎秋;;加强应急管理 提高应急能力[J];衡阳通讯;2011年05期

4 王兴平;;应急管理中社会公众的应急能力研究[J];商业时代;2012年02期

5 本刊编辑部;;北京出台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意见[J];中国应急管理;2013年04期

6 熊昌茂;;论基层政府提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的困境及思路[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薛澜;周海雷;陶鹏;;我国公众应急能力影响因素及培育路径研究[J];中国应急管理;2014年05期

8 黄有全;秘书的应急能力[J];领导科学;1996年11期

9 徐德诗;努力增强城市灾害应急能力[J];城市与减灾;2005年01期

10 梁珊;;关于提高我国社会公众应急能力探析[J];法制与社会;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家喜;许开立;许树芳;;城市重大危险源区域应急能力评价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裴绍华;;从处理“9.18”连续两起大批车祸伤员中看我院组织急救应急能力(摘要)[A];第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3 ;林业抗灾救灾取得重要成果 应急能力明显增强[A];中国突发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优秀成果选编[C];2009年

4 何宁;司戈;陆强;;我国应急能力评价研究进展[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5 黄典剑;吴宗之;蔡嗣经;蒋仲安;;基于模糊集值统计理论的城市重大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综合评价研究[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铁鹰;;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能力评价体系研究[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7年

7 周辉;;产房助产士应急能力的培训体会[A];中华护理学会第2届护理学术年会暨“医改新政下护理改革之路”系列研讨会(六)暨全国护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研讨会暨全国自然灾害护理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徐欣;陈肖敏;徐雪英;;手术室专业护士应急能力的培养[A];中华护理学会第15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张晗;;提升见习急诊护士的应急能力[A];2012年河南省腔镜护理管理新技术新业务研讨班论文集[C];2012年

10 陈升;孟庆国;胡鞍钢;;政府应急能力及应急管理绩效实证研究——汶川特大地震地方政府为例[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宏观管理与政策学科青年基金获得者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丽娜 杨守勇;近来的极端天气,在考验应急能力[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2 记者 王金堂;科学调度增强防汛应急能力[N];保定日报;2011年

3 蒋朝晖;提升自然灾害中的应急能力[N];中国环境报;2014年

4 通讯员 冯联清;应对突发事件 提升应急能力[N];东方城乡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满益群邋实习生 郭文秀;我市将启动应急知识宣传周活动[N];张家界日报;2008年

6 徐德诗;灾害突袭考验城市应急能力[N];大众科技报;2005年

7 记者 蔚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领先全省[N];珠海特区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邓志云;聚焦城市应急能力[N];威海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范传贵;特殊职业人群应急能力教育亟待加强[N];法制日报;2013年

10 赵强;“雪中送饭”见证疑虑也见证成长[N];包头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唐桂娟;城市自然灾害应急能力综合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汪志红;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关键统计技术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序;铁路应急能力评价及对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2 段亚勋;石化企业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综合评估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郑明珠;中石油油气长输管道企业应急能力评价[D];清华大学;2012年

4 朱德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院应对能力评价体系研究[D];广东药学院;2009年

5 王文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府应急能力指标体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戴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应急能力评价模型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7 汤忆眉;苏州市突发中毒事件应急能力调查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8 杨敬;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急能力结构分析及建设策略[D];浙江大学;2003年

9 李松光;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评价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10 徐秀芹;地方政府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的评价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最小偏差组合权重的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模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24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624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b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