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通过对264名留守儿童和213名非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不同情况下,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影响。结果表明: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在孤独感上没有显著差异;同学支持和母亲支持对非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同学支持、父亲支持和教师支持同时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高自尊组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显著低于低自尊组;只有同学支持对于低自尊组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同学支持和教师支持同时对高自尊组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作者单位】: 商丘师范学院教育系;
【关键词】: 社会支持 孤独感 回归分析 自尊 农村留守儿童
【基金】: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B371)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09-GH-097);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0A630098)
【分类号】:C913.5
【正文快照】: 1问题提出留守儿童是我国大规模人口流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主要是指因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人照顾,年龄在16岁以下的儿童[1]。目前,留守儿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学术界对于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很多研究更多地关注留守儿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向葵,田录梅;自尊对失败后抑郁、焦虑反应的缓冲效应[J];心理学报;2005年02期
2 刘霞;武岳;申继亮;邢淑芬;;小学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4期
3 赵冬梅;周宗奎;;童年中期同伴关系的变化对孤独感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冬梅;;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与教育对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叶峰;;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3 刘继强;杜学元;;留守儿童初级社会化中家庭功能弱化问题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刘祖强;谭淼;;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现状与前瞻[J];教育导刊;2006年06期
5 刘春花;;未成年学生家庭教育责任转移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20期
6 康钊;;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7 向智明;甘沙林;;农村留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缺失问题及其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年08期
8 卢利亚;;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求索;2007年07期
9 肖正德;;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进展[J];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01期
10 郭浩;;农村贫困地区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状况及缓解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艳苹;李玲;;国内留守儿童研究综述[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丛晓波;自尊的本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赵冬梅;童年中后期同伴交往的发展与心理适应:3年追踪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田录梅;自尊的认知加工偏好及其对情感反应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阳泽;自尊需要的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宋瑜;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晓军;儿童社会行为、同伴关系、社交自我知觉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青;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惠云;大学生自尊、社会支持与资助方式偏好性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4 常燕;我国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5 黄艳苹;家庭教养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焦卉;大学生自尊状况及心理干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杨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丽颖;朝鲜族青少年自我价值感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张淼;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熊亚;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荣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及对策[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叶一舵,白丽英;国内外关于亲子关系及其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王东宇;小学“留守孩”个性特征及教育对策初探[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5期
4 叶敬忠;王伊欢;;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与特点[J];人口学刊;2006年03期
5 周福林;段成荣;;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06年03期
6 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年01期
7 李翠英;熊英;;湖南农村留守儿童行为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杨雪梅;城市小学生的孤独感及其与师生关系的相关研究[J];教育探索;2005年10期
9 李彩娜;邹泓;;青少年孤独感的特点及其与人格、家庭功能的关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王春莉,廖凤林;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抑郁情绪的相关性[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2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金娥;李月;;农村儿童孤独感现状调查及对策[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赵延东;邓大胜;李睿婕;;汶川地震灾区的社会资本水平分析[J];公共管理高层论坛;2010年02期
3 王晓东;;讨好同事还是上司,关乎你的寿命[J];职场;2011年07期
4 旋子;;谨防职业空洞症[J];涉世之初;2006年05期
5 许博;邵兵家;姜洪涛;;虚拟社区组织公民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1年05期
6 黄怡;;宠物成社交润滑剂[J];黄金时代;2009年09期
7 越越越;;我们误会他们了? 谁叫他们更能装[J];医学美学美容(蜜·Me);2011年08期
8 王国勤;;社会网络视野下的集体行动——以林镇“群体性事件”为例[J];开放时代;2011年02期
9 张敏强;王宣承;;异方差条件下两种回归方法的比较[J];统计与决策;2011年12期
10 李光连;葛立华;;在老年服务照料中“精神赡养”应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叶威先;;青少年社会化模式的变迁[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2 王静娇;;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保障问题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3 曹娟;;黔东南地区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基本生存状况调查研究[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副主任医师 李雯;怎样防止老年孤独感[N];中国老年报;2007年
2 河南省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 是明启;走出暮年丧偶阴影[N];健康报;2008年
3 丁守;关爱老人 远离孤独[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4 高利平 作者单位:山东社会科学院人口学研究所;构筑居家养老社会支持系统[N];中国人口报;2007年
5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何琪;着力提升民众心理资本[N];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记者 佟吉清;她们有权尊严地活着[N];中国妇女报;2006年
7 吉中孚;老人需要精神赡养[N];健康报;2006年
8 ;孤独已成21世纪的“社会瘟疫”?[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9 周建亮;一个社会学者的民生视角与人文情怀[N];青岛日报;2008年
10 王新欣;独居老人生活现状调查[N];中国老年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简福平;不同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对亲情缺失信息的加工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邹韶红;夫妻暴力社会心理高危因素及其预防性心理干预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3 杨雪晶;个体化与城市老年人的非正式支持[D];复旦大学;2011年
4 曹玉萍;湖南家庭暴力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5 刘琴;三峡水库移民社会心理健康问题、相关因素及其干预对策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6 孙俊才;情绪的文化塑造与社会建构:情绪社会分离视角[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7 贺寨平;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网[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刘晶;城市居家老人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青凤;武汉市高职生网络使用现状与网络成瘾的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何雯;两类家庭关系不利青少年家庭功能的特点及其与社会行为、孤独感的关系[D];西南大学;2010年
3 王红蕾;洪灾对受灾者心理行为的影响与社会支持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4 闻锦玉;职业女性工作家庭冲突中社会支持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毓薇;城市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金虹霞;西北乡村贫困女性社会支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雷荣琴;校漂族社会支持状况的个案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王晓宇;城市下岗职工社会支持网络与谋职行为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刘冬梅;进城农民工社会支持体系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高艳华;在沪新疆少数民族的城市适应问题及其社会支持路径选择[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59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85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