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一个概念的界定
本文关键词:校园暴力:一个概念的界定,,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尽管校园暴力现象是社会公众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校园暴力这一概念理论界尚未形成统一共识。目前对校园暴力界定的各种观点,大体可分为以"校园"为中心的界定模式和以"师生"为中心的界定模式两种。校园暴力宜界定为发生在中小学幼儿园及其合理辐射地域,学生、教师或校外侵入人员故意侵害师生人身以及学校和师生财产,破坏学校教学管理秩序的行为。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研究所;
【关键词】: 校园暴力 概念 校园安全
【基金】:上海市教委社科一般项目《校园暴力控制研究》(项目编号:06JS00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C913.5
【正文快照】: 一、校园暴力:一个被回避的术语近些年来,我国校园暴力现象呈现恶化的趋势,各地连续发生了不少重大校园暴力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仅2004年公安机关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学校及周边治安秩序集中整治行动中,就破获侵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团伙1,358个,查破刑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管晓静;论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家庭防控措施[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2年05期
2 朱晓玉;校园暴力与暴力文化的社会学思考——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原因探究及预防[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朱作鑫;校园暴力之概念、现状及防治对策[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严静;大众传媒下透视校园花季暴力[J];中国青年研究;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彦;《红楼梦》中的称谓与中国传统称谓文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2 周元宽;论教学过程中教师权威的消解[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赵必华,刘孝友;发展性教师评价探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邵贵君;论英语教师素质与教学艺术风格[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王瑞敏;;称呼语及其语用功能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6 仲宁;;流行词语中的大众心理[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3期
7 刘怡翔;简论生产力概念的泛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8 杨乃乔;比较视域与比较文学本体论的承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9 黄世席;“约定必须遵守”与中日战争赔偿问题[J];北方论丛;2001年02期
10 高云海,刘瑞明;隐实示虚,设难成趣:汉语特殊造词方法——以哈尔滨方言为例[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全全;;关于职教教师专业化问题的思考[A];2007高等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中国·青岛)论文集[C];2007年
2 汲传波;;论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构建——由美国明德大学汉语教学谈起[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3 蓝劲松;;美国研究型大学校长之学术背景——对23所美国著名高校校长教育背景与工作背景的分析[A];特色·个性·人才强国战略——2004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柏森;基于信息隐藏的隐蔽通信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2 史立梅;程序正义与刑事证据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4 朱桂斌;数字图像信息隐藏的理论与算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5 赵玉宝;先秦性别角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建琼;课堂教学行为优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殷朝晖;论国家科研体制建设与研究型大学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李忠云;技能型战略联盟合作效应与企业讨价还价能力变动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9 刘刚仿;论海难救助的客体[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韩红兴;刑事公诉案件庭前程序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光;论医疗行为及其损害的民事责任[D];湘潭大学;2003年
2 张晋升;论传媒引导和受众参与的意识互动[D];暨南大学;2000年
3 赵丹;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赵磊;国际商务英语演讲的跨文化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5 李金明;防卫限度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杨承松;网络技术文本英译汉[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7 张红;从文化角度看习语翻译[D];外交学院;2002年
8 方曙光;对我国当前体育社会问题的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石占卫;中国证券新闻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10 赵丽;关于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探讨[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彩霞;校园暴力产生原因探析[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4年05期
2 谢更巧,陈沙麦;社会转型期青少年犯罪的文化思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宏伟;付秀;;校园暴力的原因及解决思路初探[J];中国教师;2011年S1期
2 刁玉锋;;校长应当关注的问题:如何远离校园暴力[J];教书育人;2011年23期
3 本刊编辑部;黄书满;李浅浅;段屹;刘轶南;冯世宁;孙董金;;控告“校园暴力”[J];人生十六七;2004年06期
4 刘肖熙;;试议校园暴力的成因及对策[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许明玲;;日本校园暴力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年07期
6 范卉敏;;基于“社会腱”视角的中国式校园暴力思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18期
7 刘玉东;;社区概念在中国语境下的实质内涵——兼论中西方释义差异之根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夏建中;;社区概念与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J];江南论坛;2011年08期
9 张国平;;校园霸凌的社会学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11年08期
10 马克;;谁是“乐活族”?[J];黄金时代;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俊杰;;对校园暴力概念的商讨与界定[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娜;;正确认识校园暴力问题——兼谈不良人际关系是校园暴力产生的主要原因[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3 _5林生;R壪蚝
本文编号:3219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321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