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内外的迷失:从婚恋关系到恶性犯罪
本文关键词:围城内外的迷失:从婚恋关系到恶性犯罪
【摘要】:婚恋关系作为社会生活中的特殊类型,因其引发的高频率恶性刑事案件格外惹人注目。通过对现实案情的分析,可以看到此类案件的发生具有不同于社会一般犯罪的自身特点,且在诸多方面暴露出一些值得我们注意的典型性特征。因婚恋关系引发的刑案具有特殊的生成机制,在厘清其基本现状和原因的基础上,针对性地采取多元对策是行之有效的预防或减少此类案件发生的现实路径。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检察院;
【关键词】: 婚恋 恶性犯罪 调解机制 案情分析
【基金】: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科学发展观与刑法改革研究”(CSL-D0959)
【分类号】:D917.6
【正文快照】: 在司法实践中,由婚恋关系引发的恶性刑事案件时有发生。作为婚恋关系中的当事人,为何会从亲密的关系主体走向犯罪的深渊,进而实施令人震惊的恶性刑事案件?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也需要我们对此一探究竟。基于此考虑,笔者拟对这一特殊的犯罪现象进行透视,并在整体性反思的前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有智,彭飞;婚姻存续时间及其影响因素——对4429宗协议离婚案的实证分析[J];青年研究;2003年06期
2 许传新,王平;试论“试婚”产生的社会机制[J];青年研究;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马家文;;从“试婚”到“试离婚”的法律思考[J];理论观察;2006年02期
2 晏振宇;;城市青年试婚现象成因[J];当代青年研究;2006年01期
3 孟祥远;;一个城市青年同居部落的产生和生存状态——以广州X村同居者为研究个案[J];青年探索;2005年06期
4 齐麟;对同居现象的探讨[J];西北人口;2005年03期
5 李文权;夏容梅;陈昌明;谢延明;;乐山市离异家庭小学生同伴关系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歌雅;中国婚姻伦理嬗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2 王薇;非婚同居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金平;武汉地区高校研究生婚恋观念与行为调研报告[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胡苷用;中美反家庭暴力问题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3 刘艳梅;家庭暴力专项立法要点问题探讨[D];苏州大学;2006年
4 李巧丽;当前社会贞操观的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5 严利东;同居关系的法律调整[D];湘潭大学;2006年
6 陈清;我国婚姻法军婚特别保护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江岳;我国反对家庭暴力立法初探[D];四川大学;2006年
8 胡静贤;论婚姻家庭的保护与非婚同居立法[D];四川大学;2007年
9 丁榕镜;我国民事结合立法思考[D];四川大学;2007年
10 王莹莹;知识女性群体遭受家庭“冷暴力”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嘉殷;中国离婚问题的回归分析[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陈震华!210029,喻东山!210029,彭昌孝;241例婚姻满意度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2期
3 慈勤英,杨慧;对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生育状况的分析[J];青年研究;2002年09期
4 李煜,徐安琪;择偶模式和性别偏好研究——西方理论和本土经验资料的解释[J];青年研究;2004年10期
5 叶文振,林擎国;当代中国离婚态势和原因分析[J];人口与经济;1998年03期
6 徐安琪;择偶标准:五十年变迁及其原因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0年06期
7 张翼;中国阶层内婚制的延续[J];中国人口科学;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侠;;大学生恶性犯罪频发的原因探析[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年06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郭惠玲;;两个家庭悲剧的思考——试述青少年恶性犯罪的现象、原因、与对策[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2 郭惠玲;;两个家庭悲剧的思考——试述青少年恶性犯罪的现象、原因、与对策[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3 刘琪;;透视个体反社会性犯罪[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4 王顺和;;谈谈猎枪所致火器创[A];第三届全国法医损伤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5 岳平;;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初探[A];犯罪学论丛(第七卷)[C];2009年
6 刘红岩;;邪教犯罪研究[A];依法打击和防范邪教——中国反邪教协会第三次报告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奕宜 项华 冯小刚;公安大走访征集建议10万多条[N];南方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芬子;恶性犯罪敲响“预防被害”警钟[N];华夏时报;2003年
3 记者 李凯 茆雷磊;澳门治安:从人心惶惶到安居乐业[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4 记者 王文博;严格落实各项措施 全力确保师生安全[N];喀什日报(汉);2010年
5 本报记者 周保军 卢笑 通讯员 王晶晶;一切为了群众的安全感[N];人民公安报;2009年
6 胡永平 记者 温亮;三级预警管住“圈” 交友婚恋走正道[N];边防警察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黄顺 实习生 姚钒 赵丽凤;一切为了市民的安全感[N];深圳商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王春霞;借助联席会议克服“打拐”难题[N];中国妇女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潘启雯 吴婷 实习记者 郭潇雅;保障校园安全要有长效机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宋小华;魏常平强调国庆安保工作要做到“三个结合”[N];广安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轩凯;论犯罪的生物学原因[D];复旦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210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821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