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纵向建构与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的形成

发布时间:2017-10-14 09:39

  本文关键词:纵向建构与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的形成


  更多相关文章: 国家身份 纵向建构 叙述 后结构主义 负责任大国


【摘要】:国家身份的建构过程可以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横向维度是指在空间上处于不同位置的作为自我和他者的两个行为体之间对于身份的建构过程,它的目标在于为这两个行为体在相互之间建构出一种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身份,建构主义理论通过分析符号互动和交往行动等机制在这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纵向维度是指在时间上对于身份的建构,也就是说同一个行为体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当中是不同的,一个行为体自身的过去就成为相对于这个行为体的当前状态的"他者"。通过这种在时间上的自我和他者之间的并置,同一个行为体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当中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身份。这一过程主要是依靠叙述来实现的,后结构主义在这方面进行了有代表性的研究。身份的纵向建构意味着需要将时间性带到研究当中,而这可以对横向建构所关注的空间性形成很好的补充。作者运用后结构主义思想,结合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叙述分析了负责任大国身份建构的过程,从而从纵向的角度揭示了这一身份的形成、发展和变化。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关键词】国家身份 纵向建构 叙述 后结构主义 负责任大国
【基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批准号:15QN14)的资助
【分类号】:D820
【正文快照】: 07-0108-23*本文得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批准号:15QN14)的资助。感谢《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匿名评审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文中错漏由笔者负责。一引言国家身份的建构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持续的和动态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达;;亚投行的中国考量与世界意义[J];东北亚论坛;2015年03期

2 秦亚青;;作为关系过程的国际社会——制度、身份与中国和平崛起[J];国际政治科学;2010年04期

3 蔡拓;;当代中国国际定位的若干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4 徐正源;;中国负责任大国角色认知的形成机制分析[J];教学与研究;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李爱琪;;亚投行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支柱[J];现代商业;2017年02期

2 刘松岩;;“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6年12期

3 任洪生;;国家战略、经济周期与中朝关系的政治经济学[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4 李晴;;“亚投行”对国际金融秩序构建的国际主张与世界贡献[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6期

5 陈颖;;论中国如何运用和完善WTO仲裁[J];现代商贸工业;2016年29期

6 华立庚;王雨卉;李亦舒;;亚投行的建立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PEST分析法[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05期

7 杜欣芷;胡瑞法;;主要国际金融机构贷款结构简析[J];现代商业;2016年27期

8 白力;;“一带一路”的全球金融治理意义及挑战[J];商业经济研究;2016年18期

9 何晓静;;南南合作视野下的中拉论坛[J];国际展望;2016年05期

10 吴青;卞金鑫;;亚投行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路径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6年09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项卫星;王冠楠;;美国的汇率政治与人民币汇率之争[J];东北亚论坛;2015年02期

2 袁新涛;;“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J];理论月刊;2014年11期

3 项卫星;王冠楠;;“金融恐怖平衡”视角下的中美金融相互依赖关系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4年01期

4 项卫星;杨丽莹;;美元本位制对中美经济关系的影响[J];东北亚论坛;2014年01期

5 陈凤英;;新兴经济体与21世纪国际经济秩序变迁[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陈平;管清友;;大国博弈的货币层面——20世纪60年代法美货币对抗及其历史启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04期

7 李若晶;;中美“经济关系政治化”分析[J];现代国际关系;2011年03期

8 李晓;;东亚货币合作为何遭遇挫折?——兼论人民币国际化及其对未来东亚货币合作的影响[J];国际经济评论;2011年01期

9 余永定;;见证失衡——双顺差、人民币汇率和美元陷阱[J];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03期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危机与经济学理论反思"课题组;李向阳;;国际金融危机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秩序的发展方向[J];经济研究;2009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钱翰;;Deux types de texte. Distinction entre texte-objet et texte-pratique[J];法国研究;2006年04期

2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孟华;;理性主义、人文主义、后结构主义——走向对话的汉语理论界[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武斌;后结构主义之后的作者理论[D];南京大学;2011年

2 刘小莉;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语境中的新叙事学[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303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0303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1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