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18 17:12
本文关键词:中美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比较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国际公共产品 搭便车 一带一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要】:全球性问题需要加大对国际社会公共产品的投入,由于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在无政府条件下的国际社会容易造成集体行动的困境。当前国际社会的公共产品的主要提供者是美国,美国传统的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战略随着美国的霸权相对衰落而逐渐发生变化。中国,作为一个新崛起中的大国开始承担起向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责任,这是由于中国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以及世界形势的现实需求所决定的。美国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目的出于维护现有的霸权利益,以霸权稳定论为指导。当前现有的国际机制是美国创设并主导的,在这个机制化的世界里美国最有话语权,美国控制着机制的运行,当然这个运行是向着有利于美国方向运行的,美国经常以提供国际公共产品为借口干涉别国以满足自身的利益需求,所以在美国提供国际公共产品方面,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寻求收益大于成本。反恐是当前美国供给的重心,并在重点领域美国会与中国和俄罗斯展开竞争。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以及美国自身实力的减弱,美国会逐渐减少在国际公共产品供给上的投入,但在关键领域会继续把持不放。反之中国开始向国际社会供给公共产品。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先导,创设亚投行,丝路基金,积极运用上合组织和亚信机制保驾护航。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提供国际公共产品优势所在,以合作共赢为基本原则,提倡共同获利发展,打造利益共同体。当前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工作的重点是快速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并对有需求的国家和地区提供援助。根据中国发展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需要,在将来中国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能力和意愿在逐渐争强。鉴于此,中国需要提出自己“方案”,与相关国家和组织全面开展对接与合作,建立全球统一的国际公共产品供给基金,利用在金融方面的优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中国方案”。
【关键词】:国际公共产品 搭便车 一带一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871.2;D82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6
- 0.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9-11
- 0.2 研究现状11-14
- 0.2.1 国外研究现状11-13
- 0.2.2 国内研究现状13-14
- 0.3 研究方法14-15
- 0.4 难点和创新点15
- 0.5 论文基本框架15-16
- 1 国际公共产品的理论概述与供给现状分析16-23
- 1.1 国际公共产品的理论概述16-19
- 1.1.1 国际公共产品的内涵与特征16-17
- 1.1.2 国际公共产品的分类17-18
- 1.1.3 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18-19
- 1.1.4 国际公共产品的作用19
- 1.2 当前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19-21
- 1.2.1 美国作为当前国际公共产品的主要提供者的供给数量有所下降19-20
- 1.2.2 国际公共产品的主要供给角色正在发生转移的原因20
- 1.2.3 中国成为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新角色的原因分析20-21
- 1.3 现实条件下国际公共产品对实践的影响21-23
- 1.3.1 国际公共产品理论在实践中的优势21-22
- 1.3.2 国际公共产品理论在实践中不足22-23
- 2 中美两国提供国际公共产品比较分析23-33
- 2.1 中美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目的比较23-26
- 2.1.1 维护现有霸权利益是美国的目的23
- 2.1.2 当前美国的重点是反恐与中俄竞争23-24
- 2.1.3 履行大国责任是中国的目的24-25
- 2.1.4 当前中国的重点是建设一带一路和对外援助25-26
- 2.2 中美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理论比较26-29
- 2.2.1 霸权稳定论是美国的理论支撑26-27
- 2.2.2 创设并主导现有的国际机制是美国的理论实践27-28
- 2.2.3 中国梦、亚太梦、世界梦是中国的理论基础28
- 2.2.4 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中国的理论实践28-29
- 2.3 中美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发展原则比较29-33
- 2.3.1 收益大于成本是美国的基本原则29-30
- 2.3.2 改革与遏制是美国的未来发展趋势30-31
- 2.3.3 合作共赢是中国的基本原则31
- 2.3.4 立足周边,发展世界是中国未来发展趋势31-33
- 3 中国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中国方案”33-40
- 3.1 中国提供国际公共产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33-35
- 3.1.1 中国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机遇33-34
- 3.1.2 中国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挑战34-35
- 3.2 对接与合作是中国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创新35-37
- 3.2.1 与沿线国家的发展战略进行全面对接35-36
- 3.2.2 与现有国际组织机构进行合作36-37
- 3.3 提供有竞争力的中国特色国际公共产品37-40
- 3.3.1 金融类国际公共产品是中国的竞争力所在37-38
- 3.3.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特色38-40
- 结束语40-41
- 参考文献41-44
- 致谢44-4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娟娟;樊丽明;;国际公共品供给何以成为可能——基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分析[J];经济学家;2015年03期
2 王义桅;;绸缪一带一路风险[J];中国投资;2015年02期
3 曲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基础[J];求是;2013年04期
4 杨国庆;黄帅;;西方地区公共产品理论及其政策意义[J];复旦国际关系评论;2009年00期
5 薛晨;;非传统安全问题与国际公共产品供给——兼论“中国责任论”与和谐世界理念的实践[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03期
6 张建新;霸权、全球主义和地区主义——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公共物品供给的多元化[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08期
,本文编号:10561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056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