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社会主义视角下我国生态治理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生态社会主义视角下我国生态治理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全球生态危机的出现、“绿色运动”的兴起、苏东社会主义模式忽视生态问题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态社会主义产生,其运用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生态学、系统论及未来学理论、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以一种全新的视角重新检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资本主义制度层面来分析生态危机的根源,主张依靠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通过“非暴力”的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绿色社会”、“生态现代化社会”、“全面发展的社会”是其对未来社会主义模式的设想。全面深入理解生态社会主义的演变与内涵,深层次分析我国生态治理的困境,具体认清我国生态危机现状:大气污染严重、水污染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濒危物种增加等;从制度层面剖析我国生态治理危机: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矛盾不断加剧、生态治理制度体系不完善、法律法规监管缺失等。生态社会主义对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治理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生态社会主义从消费异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生态殖民扩张角度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揭示了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及社会主义与生态问题的关系,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借鉴生态社会主义中所提出的有关绿色发展的观点,思考其对我国生态治理模式的启示,包括生态政治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启示、生态经济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生态文化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启示。从经济、制度、法律以及社会层面深入探析我国生态治理的路径,以期在生态社会主义视角下,把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治理融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321;D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荣,周守敬,张和鸣;生态社会主义简论[J];湘南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2 戴维·佩珀,刘颖;论当代生态社会主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04期
3 韩孝成;;一种西方社会主义新思潮——生态社会主义的前景[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徐民华;王增芬;;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理论参考;2006年04期
5 徐朝旭;;社会正义与生态和谐——生态社会主义对未来社会的构想[J];理论参考;2006年12期
6 郭尚花;;试析西方生态社会主义的前景[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01期
7 孙力;朱舒坤;;论生态社会主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借鉴意义[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许华;;论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局限性[J];职业圈;2007年16期
9 梁爽;;生态社会主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10 王桂艳;;生态社会主义的社会正义观刍议[J];思想战线;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柳;陈兴风;;我国现代化进程路径选择及伦理价值提升——对生态社会主义与我国现实问题的反思[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2 韩兆柱;;生态社会主义理论评析[A];2013年区域经济与河北沿海地区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黄福寿;;生态社会主义的发展观及其中国意义[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4 曾文婷;;西方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生态社会主义——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愿景[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5 吕虹;;西方生态社会主义理论嬗变的文化向度[A];“苏东剧变20年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赵仕英;;论生态社会主义及其对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启示[A];科学学理论与科学计量学探索——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金瑶梅;;论西方的“生态社会主义”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理论的启示[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11)[C];2013年
8 周穗明;;当代西方生态社会主义[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二辑)[C];2001年
9 康瑞华;陈丽华;;生态社会主义发展观及其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启示[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徐杰;;生态社会主义、“天人合一”思想、科学发展观对发展问题的启示[A];2009-2010昆明市社会科学院成果选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放;绿党政治和生态社会主义值得重视和借鉴[N];学习时报;2005年
2 潘岳 (作者为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论生态社会主义[N];经济观察报;2007年
3 万希平;生态社会主义——一种生态祈福的理想型社会[N];学习时报;2009年
4 晓颂;生态社会主义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重大发现[N];中国企业报;2006年
5 潘岳;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陈静;“社会主义在本质上应该是生态社会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郇庆治;站在时代前沿的生态社会主义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8 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梦海;生态社会主义:从马克思到布洛赫[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郄建荣;没有生态安全人类将陷生存危机[N];法制日报;2006年
1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系 王雨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视阈[N];浙江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鲁长安;乔尔·科威尔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2 张季平;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生态社会主义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3 蔡华杰;当代生态社会主义发展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4 关雁春;生态主义的“红色”批判[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华章琳;自然意义的本质道说[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园园;论生态社会主义及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D];河南大学;2010年
2 姜葆田;生态社会主义评析[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08年
3 孙达;生态社会主义评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罗纲;论生态社会主义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5 雒晓艳;生态社会主义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单小桐;论生态社会主义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陈彩莉;生态社会主义评析[D];延安大学;2011年
8 马传静;生态社会主义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D];南京财经大学;2013年
9 朱大鹏;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研究[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4年
10 王博;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技术异化批判[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579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15791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