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民粹主义视阈下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演化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9 08:20

  本文关键词:民粹主义视阈下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演化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民粹主义 网络群体性事件 网络公共事件 网络抗争 国家治理 网络治理


【摘要】:民粹主义是一种普遍而持久的现代政治现象,而它在当下中国表现得尤为明显。作为一种情绪化和非理性的政治思潮,民粹主义具有极端的平民化和反精英色彩、极端的民主化诉求和整体性的人民观以及对维护现存秩序之制度和法律的不信任等特点。近年频发的网络群体性事件通常是在具有上述特征的民粹主义的推波助澜下而得以不断发展的,后者推动网络群体性事件演化的主要机制包括非此即彼的二元身份建构、充满狂欢色彩的话语解构以及伴随着语言暴力的群体极化和话语权争夺。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基金】:2014年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下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善治研究——以广州为例”(批准号:14G60) 2014年广州市属高校科研项目“公民网络参与广州民生类公共决策研究——基于市域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视角”(编号:1201431090)
【分类号】:D669;C912.6
【正文快照】: 一般认为,民粹主义作为一种政治主张和社会实践肇始于19世纪俄国的农奴改造运动和美国的人民党运动[1]26,此后席卷世界各地,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代政治现象”[2]155。虽则如此,而且我们也确实在诸多场合使用这一术语,但许多研究者认为其概念实难界定、相当含混。英国学者保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忠伟;群体性事件及其评判[J];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2 王大明;处理群体性事件 确保稳定大局[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1年02期

3 刘林亭;新形势下群体性事件的分析[J];实事求是;2003年01期

4 陈晋胜,王鹏越;群体性事件政治成因分析[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李仕勇;超前防范 果断处理 提高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有效性[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3期

6 高林友;对青海省群体性事件问题的反思[J];攀登;2005年05期

7 李金;;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维护社会稳定[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杨瑞清;辜静波;;关于弱势群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透析[J];求实;2005年12期

9 杨玉海;加拿大警方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启示[J];公安研究;2005年05期

10 陈伦恩;;浅谈我州群体性事件的特点、成因及预防与处置[J];恩施州党校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平;余健明;;论基层政府如何应对农村群体性事件[A];公共管理与地方政府创新研讨会论文[C];2009年

2 张勤;;农村群体性事件的频发亟待提高基层政府公共服务水平[A];公共管理与地方政府创新研讨会论文[C];2009年

3 张勤;姜媛媛;胡伊娜;;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应对与加强公共治理能力建设[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明瑞有;;当前我国基层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若干思考[A];“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明瑞有;;当前我国基层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若干思考[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顾金喜;;网络群体性事件应对与地方政府治理创新[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徐逸伦;;从群体性事件看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邓小兵;冯渊源;;群体性事件中的地方政府与媒体关系探讨[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沈根华;;确立与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思维方式[A];和文化学刊(2011-2012)[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正模 李晓梅;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多学科探索[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2 邱英武 曾荣;市政协开展“如何从源头上化解群体性事件”专题调研[N];宜春日报;2009年

3 卓立筑;浅谈政协在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N];闽北日报;2012年

4 记者 晓勇 见习记者 刘文军;切实杜绝群体性事件和重大安全事故发生[N];西藏日报(汉);2012年

5 钟开斌;新加坡如何调查群体性事件[N];学习时报;2014年

6 覃敏;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及处置对策[N];广西政法报;2001年

7 记者 许渊;建立健全各项机制提高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能力[N];台州日报;2006年

8 地区综治办副主任 霍增华;农牧区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之我见[N];林芝报;2008年

9 市公安局江南分局 胡立华;从瓮安事件看群体性事件的“蝴蝶效应”[N];金华日报;2008年

10 记者 杨文平 实习生 饶思锐 陈红;提高突发事件应对与处置能力[N];长江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再彬;基层政府治理群体性事件能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杜桥省;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成因及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黄杜;博弈论视角下的群体性事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军;突发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何艳春;群体性事件中公民参与问题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2年

6 张红英;社区建设与群体性事件防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钱家兴;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引发机制及其政府应对[D];南京大学;2013年

8 邹婧怡;当前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及其治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9 许景一;香港“占中”事件的禁制令对内地群体性事件的启示[D];延边大学;2015年

10 梁巨龙;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中的利益表达机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610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1610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e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