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城市社区公共精神的建构性路径——以上海“社区自治家园”建设为例

发布时间:2017-12-10 09:08

  本文关键词:城市社区公共精神的建构性路径——以上海“社区自治家园”建设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公共精神 社区自治 建构


【摘要】: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社区大多缺乏团结、合作、自主、信任的公共精神,不利于社区自治的展开。在我国的社区改革语境下,公共精神的成长具有建构的属性,即外在机制影响着公共精神的成长和发育。作为社区建设的一部分,公共精神的建构路径选择及其效果存在差异性。本文针对上海三个社区案例的研究,比较五个因素在建构实践中的作用机制与地位:政府主导与资源配置是影响社区发展的常量因素,而社会组织、公共空间和精英作用等,在社区公共精神的建构过程中则扮演着关键变量的角色。这些常量与变量的结合决定了社区自治的效果:社会组织的作用需要建立在"政府后台支持"的基础之上;社区公共空间的功能是可以转化的,核心是如何引导;精英作用对于集体记忆的形成是非排他的,社区公共精神的缔造离不开居民的普遍参与。
【作者单位】: 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华东政法大学;
【基金】:吴新叶主持的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相统一的互动关系研究》(14ZDC004)子课题“坚持党的领导与全民守法的优化路径研究”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党领导社会治理的执政方式研究》(2014BZZ006)的阶段性成果 国家留学基金资助
【分类号】:D669.3
【正文快照】: 公共精神是社区公共生活必需的支撑性品质,反映着居民的基本立场、行为方式与准则,也是衡量社区是否具备共同体特征的重要变量。林语堂先生论及中国传统社会的公共精神时,基本持消极态度,认为中国即使存在人际关系的合作也多建立在以家族为单位的小社区范围内,是一种“局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红全;;论我国公共精神的现代转型[J];世纪桥;2007年11期

2 杨芳;;公共精神与公民参与[J];岭南学刊;2008年05期

3 褚松燕;;论公共精神[J];探索与争鸣;2012年01期

4 孙立平;;中产阶层的公共精神[J];乡音;2010年06期

5 温振英;陈付龙;;论我国公共精神生长的历史进路[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6 胡洪彬;;公共精神与政府善治的建立[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胡洪彬;;公共精神与政府善治的建立[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李秋涛;;理析中国近十年之“公共精神”研究[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3年01期

9 孙立平;;公共精神与中国中产阶层的崛起[J];绿叶;2009年12期

10 周怡君;;论公共精神是公民社会建设的基石[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钱海梅;;论和谐社会的公共精神[A];和谐社会 价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雷振岳;管“闲事”提升公共精神[N];中国社会报;2013年

2 张洋;理性引导公民公共精神[N];人民日报;2012年

3 张洋;理性引导公民公共精神[N];深圳特区报;2012年

4 竹立家;以公共精神主导政府改革[N];学习时报;2006年

5 芮国强;行政发展观的界定与科学行政发展观的培育[N];光明日报;2007年

6 清华大学教授 孙立平;中产阶层的公共精神[N];北京日报;2010年

7 朱四倍;“最冷漠城市”折射的社会病[N];中国改革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志平;政府善治模式下公共精神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2 于虹;在公共领域中培育公共精神[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3 梁晓玉;日本公民馆在公共精神培育中的作用及对我国的启示[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4 邓莉雅;公共精神与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2739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2739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5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