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乡村知识分子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的作用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5 16:44

  本文选题:农村文化礼堂 + 乡村知识分子 ; 参考:《浙江农林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自2013年开始,浙江省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版”为依托,按照“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定位,在全省广泛开展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并以此来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旗帜,通过文化礼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进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丰富的内涵和扎实的实践要求在农村思想建设、道德品质建设、文体娱乐活动、科学文化普及、农民继续教育等领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农村文化礼堂逐渐成长为农民群众的文化空间和精神家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民群众中的培育和弘扬新阵地。[1]通过对浙江省部分农村文化礼堂调查走访的思考和总结,我们不仅看到了乡村知识分子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看到了乡村知识分子在农村文化礼堂发展过程中的局限性,最终形成了我们对进一步发挥乡村知识分子在文化礼堂建设中作用的认识和思考。作为农民群众主要文化活动场所,农村文化礼堂是农村思想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然而,文化活动少,文化礼堂利用率低、搁置甚至挪作他用的现象成为许多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导致了文化礼堂核心价值的偏离甚至荒废。究其原因,无外乎软硬两方面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在硬件方面,应加大财政扶植力度,完善文化礼堂的相应设施建设;在软件方面,应加大培育农村文化队伍的建设,打造出适宜于本村文化特点的基层文化队伍。而后者明显更应该成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使得文化礼堂的作用能够更加积极的主动发挥,进而真正的成为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家园。基层文化队伍的建设是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基石,而作为长期生活在农村的脑力劳动者的乡村知识分子,因其自身已具备一定程度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了文化队伍建设的急需人才,成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种内在需求。但由于对如何利用乡村知识分子进行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问题缺乏深刻认识,在清楚认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和乡村知识分子纽带关系之前,乡村知识分子作为主体参与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过程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如何充分发挥乡村知识分子在文化礼堂建设中的作用,已成为摆在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程面前的一道亟需解决的难题。
[Abstract]:Since 2013, Zhejiang Province has widely carried out the rural cultural auditorium construction in the province,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pgraded version" of the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and the orientation of "Cultural Auditorium, spiritual Homeland". In order to raise the spiritual banner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infiltrat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to all aspects of rural life through the cultural auditorium, its rich connotation and solid practice require the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in rural areas. Moral quality construction,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popularization, farmers'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other fields have been further developed. The rural cultural auditorium has gradually grown into a cultural space and spiritual home for the peasants. To cultivate and carry forward the new posi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among the peasants. [1]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visit of some rural cultural auditoriums in Zhejiang Province, We not only see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rural intellectual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cultural auditorium, but also see the limitations of rural intellectual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cultural auditorium. Finally, we form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rural intellectual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auditorium understanding and thinking. As the main cultural activity place of the peasants, the rural cultural auditorium is the main position of the rural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However, the lack of cultural activities, the low utilization rate of cultural auditorium, the phenomenon of using or even using other things has become a prominent problem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auditorium in many rural areas, which leads to the deviation or even wasteland of the core value of cultural auditorium. The reason is nothing more than soft and hard two aspects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deficiencies. In the aspect of hardware,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financial support and perfect the corresponding facilities of the cultural auditorium, and in the aspect of software, we should increas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ral cultural team and create the grass-roots cultural team suitable for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illage. The latter obviously should become an important point of rural cultural auditorium construction, so that the role of cultural auditorium can play a more active role, and then truly become the spiritual and cultural home of the peasants. The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cultural team is the cornerston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cultural auditorium, and the rural intellectuals, who have been living in rural areas for a long time, already have a certain degree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It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internal deman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cultural auditorium. However, due to the lack of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how to use rural intellectual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cultural auditorium, before clearly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cultural auditorium and the ties between rural intellectuals,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intellectuals participa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cultural auditorium. How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rural intellectual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auditorium has become a difficult problem that needs to be solved in front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rural cultural auditorium in Zhejiang Province.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49.2;D66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振丑;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推进农村文化建设[J];发展论坛;2000年08期

2 马照南;;探索加快农村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J];福建理论学习;2000年05期

3 李永林;玉溪地区农村文化走势及思考[J];创造;2001年06期

4 李世顺;消除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社会消极现象[J];创造;2001年10期

5 桑学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应加强主流文化建设[J];唯实;2001年07期

6 陈中海;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J];学习论坛;2001年03期

7 周作明;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J];学习导报;2002年10期

8 孙金荣,杨棣,汤钰婧,苏雪梅;2003年山东省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比较与理论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农村文化建设的三个结合[J];实践;2003年12期

10 赵开堂,陈昌福;农村文化建设刍议[J];高等农业教育;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理财;张良;;论农村文化体制及机制的改革与创新[A];第二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李昕;;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看法[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3 王新志;;繁荣发展农村文化 培育新型农民[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4 张玉彬;;关于当前繁荣发展农村文化的几点思考[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5 李斌;;农村文化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A];荆楚文化与民俗论丛——1997—2001湖北省群众文化获奖论文汇编[C];2001年

6 彭华昌;胡大为;;农村文化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A];2004乌蒙论坛论文集(四)[C];2004年

7 胡大为;;农村文化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A];2005年乌蒙论坛论文集(二)[C];2005年

8 余学新;;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A];湖北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2006湖北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张华;;论新农村文化建设[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6年

10 郑中;郑波;;山东省新农村文化创新管理平台的建立[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阳新丽 作者系中共衡阳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当前农村文化的新变化及其对策[N];衡阳日报;2005年

2 郭玉兰;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五项对策[N];经济日报.农村版;2005年

3 本报评论员;大力发展繁荣农村文化[N];人民日报;2005年

4 张大厚;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促进旅游快速发展[N];团结报;2004年

5 沈世成;农村文化建设要用好辩证法[N];温州日报;2005年

6 ;把农村文化建设好发展好[N];安徽日报;2006年

7 全市新农村文化建设考察团;山西农村文化大院发展的启示[N];巴彦淖尔日报(汉);2007年

8 宕子;“砸电视”岂能应对“农村文化生态断裂”现象[N];中国改革报;2007年

9 乐根良;农村文化建设项目要办实办好[N];中国审计报;2007年

10 刘晓辰;农村文化产业:挖潜力 拓市场 发展恰逢其时[N];中国特产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叶宏;中国农村文化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鲍伯丰;马克思主义与20世纪上半叶中国农村文化的变迁[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3 徐学庆;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鲁婵婵;山东省农村文化建设分析及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2 周杨;河南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思考[D];河南农业大学;2008年

3 王维;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村文化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宋淑芬;地方政府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9年

5 范会勋;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途径探析[D];郑州大学;2010年

6 刘凤波;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7 韩美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农村文化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李莹华;“三农”框架下的西部农村文化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9 李宗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文化建设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高喜伍;论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339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9339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8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