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向度中的“五个认同”
本文选题:经济全球化 + 社会转型 ; 参考:《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7年04期
【摘要】:与现代化交织在一起的社会转型如影随形于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场景。社会转型进程中的资本扩张与文化激荡,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在拓展全球空间交往互动的同时,伸缩着民族国家传统界域的区位、影响着原生性认同达致的基质。经济全球化声称并推进的"异质趋同"和民族国家主张并坚守的"排他斥异"在社会转型中的结构性对决,于消解与迷茫、反思与建构的交互里,指谓了认同与斥异的时代场。源于情感性、利益性、价值性延伸的"五个认同",其内生逻辑和外衍关系的固本强基阐发于文化—民族认同、政治—国家认同、政党—道路认同的发展向度中,因而是中华民族直面经济全球化、应对社会转型之同一性基础的彰显和包容性空间的形塑。
[Abstract]: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tertwined with modernization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era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capital expansion and cultural agitation, with the revolutionary change of production mode, life style and communication style, expands the global spatial interaction and expands the traditional boundary location of the nation state. It affects the matrix of original identity achievement. The "heterogeneity convergence" claimed and promoted by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structural duel of "exclusive exclusion and rejection" advocated and upheld by the nation-state in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the interaction of dissolving and confusion, reflection and construction, refers to the era of identity and exclusion. The "five identities", which are derived from the extension of emotion, interest and value, are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national identity, political-national identity, and party-road identity. Therefore, the Chinese nation is facing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should show the identity foundation of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shape the inclusive space.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藏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五个认同’研究”(编号:16AZD039)
【分类号】:D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峰成,李新曦;论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社会主义前景[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陈新根;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J];湖北社会科学;2000年S1期
3 周春明;经济全球化与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挑战和机遇[J];科学社会主义;2000年02期
4 夏文斌;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当代使命[J];北京高等教育;2001年05期
5 章海荣,毛友根,黄均法,周英;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学习[J];党政论坛;2001年04期
6 梁经成;试析经济全球化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7 秋石;经济全球化与中华振兴[J];求是;2002年15期
8 应小丽;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执政风险的防范[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9 莫胜权;论经济全球化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10 袁德峰,陈红;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经济、政治、文化视野[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黄志达;;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浅析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来的机遇和挑战[A];江苏省科社学会2000年会议论文[C];2000年
2 黄锦;;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 坚定社会主义信念[A];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2年
3 孙晓东;;经济全球化语境中的政治文明发展刍议[A];江苏省政治学会2002年“全球化与政治文明”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王晓静;董文芳;;关于提升我国政治文化软实力的思考[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徐国亮;在经济全球化坐标系中考量中国发展[N];光明日报;2013年
2 ;需要搞清中国的国际定位[N];经济观察报;2009年
3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李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8年
4 ;加强团结与合作 共同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N];工人日报;2004年
5 本报驻泰国记者 孙伟;抢占经济全球化先机[N];人民日报;2003年
6 ;经济全球化要保护弱小国家利益[N];人民政协报;2001年
7 记者 田帆;移民:欧盟首脑伤脑筋[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8 本报记者 吴迎春;中日合作 应对挑战[N];人民日报;2000年
9 记者刘晓林、崔佳、张勇;亚洲议会和平协会第三届年会举行第二次全会[N];人民日报;2002年
10 张蕾、骆青;墨前总统塞迪略做客人民网[N];人民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永贵;经济全球化与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唐宏;论经济全球化与当代中国的历史选择[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尚绪芝;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问题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庆利;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治权力合法化路径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本涛;经济全球化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张杰;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申琳;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安全战略研究[D];济南大学;2015年
4 南云雁;马克思与沃伦斯坦国际交换理论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5 沙楠;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共同发展[D];吉林大学;2005年
6 邓斌;经济全球化的特征、本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韩伟;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国家主权的挑战及应对策略[D];中共辽宁省委党校;2007年
8 焦玉石;经济全球化与冷战后国际体系[D];武汉大学;2005年
9 段水雯;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意识形态冲突[D];河南大学;2008年
10 刘晓博;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社资关系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9936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993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