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社区主导、多元主体协同参与:转型期农村居家养老模式的路径探讨与完善对策

发布时间:2018-11-09 09:55
【摘要】:农村人口快速老龄化与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家庭结构的微型化与老年人独居与空巢化,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严峻挑战,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成为理性选择。以往对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集中关注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功能,忽视了对社区作用的探讨。本文运用社区主位视角分析了上海松江的以社区为主体,社区、政府、社会组织多元主体合作配合与协同参与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这一模式具有从养老服务需求者的角度提供养老服务,提高了养老资源的使用效率与服务质量,实现了对社区内部、政府与社会的养老资源的优化整合,理顺了社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有利于多元主体的协同参与等比较优势。针对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运作中存在的不足,需要从落实与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强化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资金支持、为老年人提供高品质的养老服务、社区组织工作人员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员的技能培训、提升服务质量等几个方面予以完善。城镇化背景下社区主位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对于外部资源稀缺的中西部村庄有着一定的借鉴与参考意义。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apid aging of rural population and urbanization, the miniaturization of rural family structure and the old people living alone and empty nest, the traditional family pension is facing severe challenges, the development of home care services has become a rational choice. Previous studies focused on the functions of the government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ignoring the role of the commun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ty them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ural home pension service system in Songjiang, Shanghai, in which the community is the main body, the community, the government and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cooperate and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This model can provide the old-age service from the angle of the old-age service demanders,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nd service quality of the old-age resources, realize the optimiz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the endowment resources within the community, the government and the society, and straighten out the communi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is beneficial to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multiple subjects. In view of the shortcomings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rural home pension service, it is necessary to implement and perfect the relevant legal system, to provide the system guarante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home pension service, and to develop and strengthen the village collective economy. Strengthen the financial support of government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to provide high-quality old-age care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 community organization staff to change ideas, establish a sense of service, strengthen the skills of home care staff training. Improve service quality and other aspects to be improv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rbaniz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ral home pension service system in the background of urbanization has certain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villages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where the external resources are scarce.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研究”(编号:14JZD03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66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廖鸿冰;李斌;;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4年06期

2 李翔;;社会嵌入理论视角下城市社区居家养老问题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4年04期

3 邹湘江;吴丹;;人口流动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研究——基于“五普”和“六普”数据分析[J];人口学刊;2013年04期

4 王莉莉;;中国居家养老政策发展历程分析[J];西北人口;2013年02期

5 邵德兴;;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模式研究——以杭州为例[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02期

6 成伟;刘海鹰;张宇奇;;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方案探索[J];理论与现代化;2013年01期

7 王建民;;嵌入性与中国社会的伦理场域[J];晋阳学刊;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骆骏兴;;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与老年社会工作介入[J];西部皮革;2017年10期

2 班涛;;社区主导、多元主体协同参与:转型期农村居家养老模式的路径探讨与完善对策[J];农村经济;2017年05期

3 赵令锐;;中国区域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探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7年04期

4 陈洁;朱明珍;;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思考与建议[J];上海医药;2017年06期

5 仇志娟;杜昊;;农村“空巢”老年人居住方式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问题;2017年02期

6 刘玉博;张学良;吴万宗;;中国收缩城市存在生产率悖论吗——基于人口总量和分布的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7年01期

7 张慧芳;雷咸胜;;精准扶贫背景下新农保财政补贴机制的优化设计[J];税务与经济;2017年01期

8 高晓璐;;关于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相关探讨[J];经贸实践;2017年01期

9 张继青;;城市社区居家养老人力资源建设研究[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6年06期

10 刘团辉;;试析金华市社区养老问题[J];智富时代;2016年1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荣茂;;论社会工作在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中的介入[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2 徐晓雯;张新宽;;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问题探析[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3 牟羡;;试论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J];黑河学刊;2012年11期

4 成伟;张灿贤;牛喜霞;;中国传统养老模式面临的挑战及多元化养老方式探索[J];理论与现代化;2012年03期

5 冯晓娟;;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J];社会科学家;2012年04期

6 李凤琴;陈泉辛;;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探索——以南京市鼓楼区政府向“心贴心老年服务中心”购买服务为例[J];西北人口;2012年01期

7 李辉;王瑛洁;;中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01期

8 祁峰;;我国城市居家养老研究与展望[J];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11期

9 李颖奕;;居家养老服务使用观念与行为及社会工作的介入空间——基于广州市D区的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杜鹏;王武林;;论人口老龄化程度城乡差异的转变[J];人口研究;201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艳兰;;无名者生命的诗:中国女工多元主体的形成与抗争[J];社会;2011年05期

2 陈大诚;翟磊;;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灾后基础设施重建项目多元主体协同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4年03期

3 苏娜;;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的“多元主体评估”模式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2年07期

4 吴庆华;祖晨阳;;论社会治理多元主体的角色分工和职能定位[J];理论观察;2012年04期

5 王会华;;论政府主导型制度创新[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6 钱冰;刘熙瑞;;构建以政府为核心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市场监管网络[J];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08期

7 杨晓梅;;论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多元主体中的作用[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李宽松;;多元主体构建:社区民主建设的路径选择[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9 范逢春;;“椎体动态模型”:农村公共服务多元主体角色定位与行为优化研究[J];知识经济;2012年20期

10 ;实现乡村“多元主体治理”模式的体制保障[J];学术界;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唐彦;;如何提升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能力[A];海南省社科类社会组织工作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树荣;徐江;王爱民;;多元主体利益博弈下的跨界冲突—协作研究——以广珠铁路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3 朱晓红;伊强;;和谐社会框架下多元主体治理结构构建[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赵晓;;基于多元主体为视角的我国地方政府治理变革研究[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C];2009年

5 朱晓红;伊强;;和谐社会框架下的多元主体治理结构构建[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强;;社会管理改革的目标是实现多元主体[A];当前形势与改革座谈会内容汇编[C];2011年

7 卢芳霞;;农村社区多元主体治理创新研究——以“枫桥经验”为例[A];2011年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巢小丽;刘中起;;走向多元主体互动治理:和谐社会构建语境中的社区建设新模式[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戴珩;多元主体 协同创新[N];中国文化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高一村;从独角戏到多元主体[N];中国社会报;2013年

3 马钰朋;化解医疗纠纷必须多元主体共治[N];法制日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张婧;多元主体,双向互动[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5 吴兴智;公共治理:服务型政府的理想治理模式[N];学习时报;2013年

6 北京市社科院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副研究员 郭万超;世界文化强国:如何引导多元主体推动文化发展[N];中国文化报;2014年

7 早报记者 臧鸣;上海赴欧取经提升政府透明度[N];东方早报;2013年

8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 桑玉成 教授;建构国家治理体系的四个重要基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马珊珊;规范执法 探索前行[N];中国交通报;2014年

10 郭yN;社会治理创新中政府的正面清单[N];学习时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莹;我国健康贫困问题多元主体治理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宵;公共服务多元供给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2 武婷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构中多元主体合作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3 华文锦;社区合作: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困境与出路[D];南京大学;2016年

4 陈燕;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多元主体协同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5 韦琳;公共管理多元主体间合作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6 田洪先;论多元主体对村级党组织权威的挑战[D];中共中央党校;2014年

7 刘洋;当代中国公共服务多元供给中的政府责任[D];吉林大学;2013年

8 王兆远;危机管理多元主体合作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9 刘聪;政府绩效评估多元主体的利益关系及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唐春丽;跨部门合作治理机制及应用[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200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3200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b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