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复合特征下中国海洋战略的转型——兼论美国地缘战略的影响
[Abstract]:China is a typical land-sea compound country. From the historical practice, the compound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and sea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choice of China's geo-strategy. The geo-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building a "marine power" has aroused the fear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core of American geo-strategy is to maintain the balance of power between Eurasia and Asia, to prevent Eurasia from being dominated by a hostile power, and to maintain its absolute hegemonic position at sea. The game of geo-strategy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will be a long-term process. At present, China's geo-security environment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low sea tightening". China must carefully examine and evaluate the operating costs and strategic risks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marine power", constantly improve the marine strategy in practice, and steadily realize the strategic goal of building a "marine power".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军事教研室;
【基金】: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陆海复合型中国发展海权的战略困境与应对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6CGJ00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823;D8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朝华;20世纪世界地缘战略格局的历史回顾[J];国防科技;2001年02期
2 王朝华;21世纪地缘战略格局展望[J];国防科技;2001年03期
3 何道隆;论印度“地缘战略国”的地位与作用[J];南亚研究季刊;2002年03期
4 林利民;当前世界地缘战略态势及其前景[J];现代国际关系;2004年01期
5 林利民;“9·11”以来美国地缘战略的调整及其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05期
6 乌尔丽克·居罗特,安德烈亚·维特,刘可扬;欧洲的新地缘战略[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06期
7 李靖X ,刘立群;新地缘战略背景下的欧美关系[J];欧洲研究;2005年04期
8 陈向阳;亚太地缘战略新态势与中国安全[J];太平洋学报;2005年01期
9 陈向阳;;亚太地缘战略新格局与中国安全[J];亚非纵横;2005年03期
10 林利民;;对中国亚太地缘战略的几点思考[J];现代国际关系;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缉思;;“西进”,中国地缘战略的再平衡[A];共识(2012秋刊08)——创新边疆民族宗教治理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2013年
2 徐勇;;钓鱼岛:东亚历史与地缘战略关系再探讨[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听昌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地缘战略地位的变迁”负责人、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国地缘战略地位的历史变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马荣升;中国地缘战略:陆海统筹实力制衡[N];中国国防报;2013年
3 记者 尚文超;北极地区成为全球地缘战略竞争新热点[N];光明日报;2014年
4 香港《亚洲时报》 本报特约编译 郭宣;不同地缘战略目标汇聚老挝[N];世界报;2010年
5 高华;欧洲地缘战略结构变化及对我国安全影响[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6 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 张骁虎;东北亚无法建立均势格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7 于山娟;美国真的衰落了吗?[N];国防时报;2011年
8 时代尖兵;打破封堵必须放开手脚[N];世界报;2012年
9 王湘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教授;“隔岸平衡手”摆下新棋局[N];中国国防报;2010年
10 杨毅 国防大学教授、海军少将 曾任中国驻美大使馆海军武官、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美在南海重拾“隔岸平衡手”战略[N];华夏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伟;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地缘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2 曲恩道;美国奥巴马政府南海地缘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3 刘丹;当代俄罗斯黑海地缘战略环境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4 鞠海龙;中国走向海洋“双区双点”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志财;崛起视角下中国的地缘环境及地缘战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郭明辉;中国在中亚的地缘战略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3 邱佳珩;奥巴马政府对华地缘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4 任双平;印度的中亚地缘战略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5 何火萍;冷战后中日两国东南亚地缘战略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迟殿堂;21世纪前期中国周边地缘战略重点初探[D];暨南大学;2004年
7 李曼;日本的岛国地位及其地缘战略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赵建纲;冷战后中印地缘战略关系中的美国角色分析[D];山西大学;2011年
9 邓志涛;新时期俄罗斯远东地区对中国的地缘战略意义及我国的相应政策调整[D];暨南大学;2005年
10 韩波;论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中国地缘战略[D];青岛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000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500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