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中国古代准公共关系探析

发布时间:2019-09-19 17:49
【摘要】:论及公共关系,学术界主流观点认定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理由是那时美国具备了公共关系产生的四大条件:成熟的商品经济背景、宽松的民主政治氛围、自由的思想文化生态和领先的传播技术手段。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公共关系思想与实践体系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公认美国是公共关系的发源地,是指“公共关系”一词最早见诸于美国,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关系实践和公共关系知识体系最早形成于美国,一大批在经济、政治、社会活动中的公共关系开拓者和大师最早也产生于美国。然而,这并不等于其他国家和地域就未见公共关系的原始萌芽,就不存在公共关系的实践活动,就没有公共关系思想的杰出践行者。中国古代准公共关系有着渊远流长的历史。几千年来,在这其中无论是个人公关、组织公关、还是国家公关,中国的公关先贤们在各个层面萌发出难能可贵的公共关系思想,并且有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公共关系活动,产生了一批具有准公共关系思想与行动的君主、宰相,政治家、军事家,门客及幕僚。这些准公共关系的事件与人物,促进、推动了当时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比为今天的现代公共关系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借鉴与启示。正是因为这样的历史存在,使得准公共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中有了厚重浓郁的一笔,电使得古代公共关系的渊源成为现代公共关系起源、发展与演变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公共关系的萌芽——中国古代准公共关系思想及活动为研究对象,首先,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探索有价值的公关思想和实践;其次,通过研究、分析-些经典案例,探究公共关系在中国古代的源头及发轫。总结准公共关系对现代公其关系的影响及传承,最终对构建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提出相应的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巨农;思想政治工作与中国传统文化[J];求实;2000年01期

2 李国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J];探索;2000年02期

3 王中枢;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西方文化关系的两点思考[J];唯实;2000年12期

4 张文儒;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几点断想[J];新视野;2000年04期

5 周道华;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J];求实;2001年S1期

6 黄少华,王文华;尚德社会的困境与出路──评胡国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7 张明明;论中国传统文化对亚洲的影响[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8 李鹏程;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J];石油政工研究;2001年02期

9 郭玉兰;从古代消费观念看中国传统文化的自抑性特征[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1期

10 李雯;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五一;;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家的责任[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1:我国科技发展的文化基础[C];2007年

2 孙启泮;;中国传统文化与创新[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3 于东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管理思想[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4 周桂钿;;和谐共处与“优胜劣汰”[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七辑)[C];2010年

5 王修智;;中国传统文化之官道[A];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江荣海;;散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葛景春;;李白与中国传统文化[A];中国李白研究(1992-1993年集)[C];1992年

8 任俊;;翟秋白与中国传统文化[A];瞿秋白研究论丛——纪念瞿秋白同志英勇就义65周年专集[C];2000年

9 刘德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A];炎黄子孙丛刊(1)——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文化建设[C];2001年

10 张岱年;;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缺[A];平凡的真理 非凡的求索——纪念冯定百年诞辰研究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纬东;简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N];中国文化报;2005年

2 曹德本;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学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1年

3 袁岳;中国传统文化救不了中国服饰厂商[N];中国经营报;2005年

4 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 王忠明;继承传统文化为企业发展所用[N];中国化工报;2007年

5 王小宁;探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普世价值[N];人民政协报;2007年

6 张卫波;孙中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N];学习时报;2006年

7 沈福煦;中国传统文化的建筑表述[N];中华建筑报;2007年

8 贾成祥;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医大学生素质的影响[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9 高新军邋本报记者 张昕;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10 著名物理学家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 杨振宁;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有七因素[N];江苏经济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金忠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论[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刘志国;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D];山东大学;2007年

3 陈方刘;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4 朱春鹰;中国传统文化“心”之思想解读[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年

5 陈胜;中国传统文化视阈下的法律与宗教[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朝晖;中国传统文化对科技组织创新能力的影响[D];广西大学;2008年

2 迟梅华;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3 丁艳;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4 葛华;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现代视觉表达[D];扬州大学;2009年

5 夏明丽;论科学发展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D];山东大学;2009年

6 王颖;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之道[D];重庆大学;2010年

7 张本青;江泽民关于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8 丛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基本经验[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罗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杨松菊;论刘少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批判[D];湘潭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382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5382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d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