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的依据——从高校信仰培育谈起

发布时间:2019-11-09 14:30
【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的焦点在科学性上,有必要建立一套整体性逻辑来阐释"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科学?"从学生最容易接受的"世界是物质的"这一逻辑前提开始,逐步推导出"人类社会是物质现象"、"所有的旧物质形态都会被新物质形态所取代"、"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取代是必然的"。每一步都是逻辑过渡,合成一个整体性逻辑。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最基本的是坚持其科学性依靠实践来证明,这种证明不是狭隘的实证科学证明,而是整体性检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与"物理学是科学"具有学理上的一致性,都是基于实践问题的理论性方案。"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不是指它是终极化真理,而是基于实践不断生成的理论,可检验、可修正,符合自然科学发展的一般逻辑。
【图文】:

逻辑推理,生产关系,物质现,人类社会


2017年第9期17认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教学中,整体性逻辑推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整个逻辑环节中,其中有几个重要的环节是必须用科学与哲学统一的方法去证明。一是“世界是物质的”自然科学基础与哲学抽象;二是“人类社会是物质形态”的自然科学证明与哲学抽象;三是“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的根据。图1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逻辑推理把人类社会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运动形式,是自然的历史过程,,是基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的逻辑推理。“世界是物质的”和“物质是运动的”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起着基础性的决定作用。“世界是物质的”意味着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现象,包括人类社会。相反,如果人类社会仍归于“上帝创造”或者“英雄人物”决定,那么社会现象就不是物质现象,是某种神秘的东西决定的。对人类社会的基本看法将是决定人们怎么看待未来的社会走势。把人类社会归于物质现象,除了突出人类社会进化的自然前提外,有必要证明“生产关系”是物质现象。从已经出现过的生产关系看,“原始社会生产关系”、“奴隶社会生产关系”、“封建社会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都是已经客观存在过的或正在生成的物质现象。问题是,正形成的生产关系是人定的。这有可能误导人们把生产关系看成是非物质现象。马克思把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看作是“规律”,把联系看作是“客观的”,这是理解生产关系是客观的类似推理。生产关系不过是生产力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而已,既然生产力的基本要素都是客观的,其内在的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也是客观的。最难的一个逻辑理解的环节是,资本主义社会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的必然趋势。这仍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哲;广东专家学者座谈“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J];学术研究;2001年07期

2 梁渭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光辉文献[J];学术研究;2001年08期

3 陈东运;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考[J];昌吉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4 侯衍社;面向未来 发展创新——“新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研讨会”述要[J];学术界;2001年02期

5 陈卫平;关键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J];探索与争鸣;2001年10期

6 辛华,李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社会主义[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7 李贵,孙秀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探微[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年03期

8 马京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又一新境界 学习江泽民同志“5·31”重要讲话[J];前沿;2002年07期

9 聂资鲁;评《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碑》[J];学海;2002年01期

10 朱敏彦;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境界[J];党政论坛;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燕;;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人才培养[A];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研究[C];2009年

2 葛序太;杨士武;;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A];“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李卓敏;;浅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客观性[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与理论探索[C];2010年

4 李建平;;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研究文库总序[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5 冯文华;;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五个二级学科之间关系的一点思考[A];上海社会科学院第三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李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与学科建设[A];上海社会科学院第三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周纪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八十年[A];峥嵘岁月 磅礴绚丽——上海市党校系统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8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8 赵丽华;;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机制及其运用[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顾海良;;做好“三个代表”思想进课堂工作[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10 宋晓玲;;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根本指导思想[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姚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时代风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2 徐崇恩;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几点认识[N];吉林日报;2010年

3 纪宝成;努力澄清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非[N];人民日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王斯敏;“尽心尽力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N];光明日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王海锋;坚定理论自信 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6 北京大学教授 梁柱;一部澄清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非的新著[N];光明日报;2013年

7 陈学明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看家本领”[N];解放日报;2013年

8 实习记者 赵琪;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当代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9 惠吉星 王彦坤;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N];河北日报;2002年

10 何树宏;为什么说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始终是全党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N];人民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韩淑香;中国共产党民主反腐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2 赵兴宏;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媛;马克思主义理论接受方法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年

2 郑娜;以中越两党理论研讨会为视角的理论和实践比较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3 鲁思琪;论十月革命后列宁关于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4 刘坤;马克思公正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辽宁医学院;2015年

5 王慰陈;北京红十字会的组织实践及其现实启示(1928-1949)[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6 时光;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构建分析[D];吉林财经大学;2016年

7 徐蕊;改革开放初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1978-1992)[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6年

8 李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贡献[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9 马莉;晋商银行职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6年

10 陈庆龙;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25585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5585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6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